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在3月至5月期间,我对政治保持着不错的掌握,但绝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样的部分,需要结合多个实例去深入理解各个原理,这样一来,到了后期复习阶段就无需过分依赖死记硬背。我使用的参考资料包括肖秀荣的大纲解析、1000题、形势与政策,以及他的最后8套和最后4套模拟试题,还有《风中劲草》这本书。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复习,我是从3月中旬开始的,直接买了本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开始啃,一开始看的时候,会感觉挺吃力的。特别是微积分部分,因为是大一学的,早就遗忘了,重新拾起来有点困难,而且全书上的题会比课本难一些。所以,我从基础开始复习,之后的拔高也相对简单了很多,全书第一遍会看的比较慢,有时候一天几个小时也就看个几页,而且很多题不会,这时候不用太着急,因为不会是很正常的,如果第一遍就所有题都会了,那真是有点轻视永乐大帝了…..第一遍全书看完,已经是六月底了。然后暑假开始看第二遍,这时候会比看第一遍快一些了,已经很多东西会了,接下来就是啃难啃的了。专心把每章自己不会的给学会,不一定都能弄懂,只能说争取吧,老师讲课的时候一定要做一些笔记。到暑假结束,全书已经看了两遍了。然后把整理的笔记看了几天。然后买了本660题,看全书第三遍的同时,晚上会抽出一点时间来做660题中的选择题,这时候老师基本已经讲过专题训练的课了,所以我觉得还比较简单,没有其他人说的那么难。
考研英语方面:
在考研英语领域,人们常说掌握阅读就意味着掌控全局,我对此深信不疑。因此,我将大部分备考精力投入到了研读英语真题上。整个暑假期间,我每日都会专心致志地攻克阅读理解,反反复复,直到12月大约完成了五轮。推荐使用何凯文的阅读策略解析书籍,它对提升阅读能力和解题技巧大有裨益。关键在于,要坚持阅读直至考试的最后一月,每天都要用心完成几篇文章,并可设定时间限制以增加紧迫感。完成后,务必仔细对照翻译进行校对。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这门课程涵盖了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加工过程等多个方面,是理解材料科学本质的关键。在复习时,我将它分为四大模块:晶体学基础、材料的相变理论、材料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关系,以及材料的制备与加工技术。
对晶体学基础,理解晶格类型、晶面指数和布拉伐格子至关重要。凭绘制和解析晶胞,深入理解材料的结构。掌握点阵常数、晶向和晶面间距等概念,有助于进行材料性质的预测。
材料的相变理论部分,需理解固态相变的基本原理,如扩散型和非扩散型相变,以及影响相变的因素。这里,热力学知识的应用非常关键,要熟悉吉布斯自由能、相图分析等内容。
对材料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关系,要明白材料的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如何受其内部结构影响。例如,位错理论帮助解释金属的塑性,了解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则有助于理解其电导特性。
材料的制备与加工技术这部分,实践性强,涉及到各种合成和处理方法,如熔炼、粉末冶金、热处理等。理解每种方法的原理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能帮助在实际应用中做出合理选。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结合课本和参考书,多做笔记,整理出自有的知识框架。做题是巩固知识的好方式,尤其是历年真题,它们能够反映出命题人的思路和重点。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既能互相答疑解惑,也能提升思维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