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商务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属于后期科目,到了11月中旬,要加大对政治时间投入,由前期的1-2小时增加到每天3小时。这个时候,要开始狂练选择题,50分的选择题(单选,16个,每题1分,共16分;多选,17个,每题2分,共34分)是政治的关键,尤其是多选题,政治要想拿高分,选择题不容有失,35-40分还比较理想,当然越高越好。我当时买了肖秀荣《冲刺8套题》,每天模拟一套选择题,时间大概30分钟,做完自己改,不清楚的地方立即回到《风中劲草》或者《大纲解析》巩固知识点。之后又把以前做过的《1000题》再重温了一遍。这时候会出一些时事的辅导资料,建议买份,看看这一年度的大事件。选择题的强化训练大概一个月时间。
考研英语方面:
暑假期间对于英语学习是极其重要的。开始做00到10年的英语真题,4篇阅读做完之后全文翻译,包括选项。分析答案,找出各选项在原文中的位置及错误的地方是哪个干扰项。看见文章中有不错的句子和结构可以摘抄下来用于以后的写作。基本上翻译完十年的阅读之后你的阅读,翻译,写作都会有不错的提升。
考研专业课方面:
"国际商务专业基础"涵盖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跨国公司管理等多个领域,广泛阅读和深入理解是必不可少的。对国际贸易理论,你需理解和掌握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以及新贸易理论的核心观点。要关注当前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如FTA(自由贸易区)的发展、WTO的新一轮谈判等。
国际金融部分,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支平衡、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是重点。尤其是外汇市场和汇率变动对国际商务活动的影响,需有清晰的理解。了解并能运用IS-LM模型分析开放经济体的宏观经济问题也是考试的重点。
再者,跨国公司的管理则涉及到企业战略、跨文化管理、风险管理等内容。这部分需你具备一定的案例分析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商业环境中。多读跨国公司的案例,理解其全球化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对提升分析能力非常有帮助。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记忆+实践”是非常有效的。理解是基础,只有真正理解了知识点,灵活运用;记忆则是巩固,定期回顾和复习,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实践是提升,凭模拟案例或参与讨论,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利用好教材和参考资料,比如《国际商务》(Michael Czinkota & Ilkka Ronkkainen)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它详细且生动地阐述了国际商务的各种概念和实践。订阅一些经济类期刊,如《经济学人》,帮助你了解最新的全球经济动态。
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和心态也非常重要。合理规划时间,避免临时抱佛脚,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你在这个科目中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