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复习,我在九月等新大纲发布后着手进行。遵循传统的学习方法,我首先通读了一遍大纲,接着做了多项选择题,如一千题和风中劲草等资料。临近考试时,我专注于各类预测卷。由于我身为文科生,高中时期政治基础扎实,所以我满怀信心。最终,由于时间紧迫,我只背诵了肖四,但分数依然足够。我认为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至关重要,这能帮助理清思路。
考研英语方面:
暑假期间,学习进入了关键时期,我的阅读技能已有所增强,英语真题也已完成大部分。于是,我选择重做真题以维持手感,这次不必像初次那样逐字逐句翻译。此时,我把重心转向了作文和翻译的训练。每天,我都会均匀分配时间给两者,晚上的课程用于学习,清晨则用来背诵和复习,每个部分大约花费半小时至一小时。请注意,我在暑假就已经开始背诵作文了。有人可能认为作文只需在考前突击,但实际上,临近考试时你会面临政治和专业课的大量记忆任务。我选择了王江涛推荐的必背作文,大约十篇大作文和十篇小作文,即使无法押中原题,这些作文中的许多句子在实际考试中也能派上用场。如果后期时间允许,我还建议背一些预测题目。对于翻译,我坚持每天完成一年的翻译练习,并非做完就算,我会标注出不熟悉的句型和词汇,以便后期复习时能更有效地回顾。
考研专业课方面: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一门深度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学科,它涵盖了文献的搜集、整理、校勘、注释以及文献史等多个方面。对这门课,我认为关键在于阅读和理解。你需广泛阅读古代典籍,尤其是四书五经、唐宋八大家等经典文献,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哲学思想和社会背景。掌握基本的古文字知识和版本鉴定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建议使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辅助学习,并凭参加文献研读小组或找导师指导,提升对古文的理解能力。
中国古典文献学基础则更偏重于理论和方法的学习。这包括文献分类、文献检索、文献批评等基础知识,以及文献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这部分需系统地学习相关教材,如《中国文献学概论》等,关注学术前沿动态,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我个人的习惯是做详细的笔记,梳理出知识点的框架,这对理解和记忆都非常有帮助。
在学习方法上,我强调“读、思、写”三者结合。大量阅读是基础,但不能只是机械地阅读,要在阅读中思考,尝试去解析文献的深层含义,对比不同文献的观点,形成自有的见解。定期写作论文或者读书报告,能有效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也能训练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复习时要注意整合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比如,你将古文献的内容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文化环境相联系,将文献学的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这样既能加深理解,又能提高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