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所有贸易伙伴滥施关税,连无人海岛都不放过,成功把自己搞成了世界公敌,连美国人民都揭竿而起。大家都知道,关税战是伤人八百、自损一千的昏招。但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为什么美国对关税有这么深的执念,它背后的历史源流是什么,又为什么注定要失败。这还得从一百多年前的美国前总统麦金利说起。
▲ 美国的滥施关税有其历史源流。
威廉 · 麦金利(William McKinley),美国第 25 任总统,1896 年当选,1900 年连任,1901 年遭暗杀去世。麦金利任内正赶上美国的 " 镀金时代 "。那时候,美国已经是世界头号强国,进入了一个技术大发展,资本大扩张,制造业兴旺,劳动力增长的繁荣期。
作为钢铁大亨的儿子,麦金利信奉自由放任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主张减少政府对资本和企业的监管。麦金利胜选,很大程度上也是靠摩根、洛克菲勒等大财团的支持,因此他一上台就制定政策,反哺这些行业巨头。
▲ 1889 年出版的讽刺漫画 " 参议院的主人 ",图中参议员背后站着身形高大的各行业垄断集团,他们才是参议院真正的主人。
在他任内,美国的寡头垄断达到惊人水平,政商勾结司空见惯,贫富差距不断扩大。1897 年,全国最富裕的 4000 个家庭所控制的财富,超过了其余 1160 万个家庭的总和。
麦金利自称 " 关税侠 "(Tariff man),他坚信关税会保护美国国内工业和劳工收入,消除外国工业品的竞争力,确保美国的繁荣。早在担任众议员期间,麦金利就推动出台关税法案。冠以他名字的《麦金利关税法》,将美国关税平均税率从 38% 提高到 49.5%。就任总统后,麦金利又签署《丁利关税法》,将美国关税平均税率推向 52% 的历史新高。
▲ 1896 年,麦金利在竞选海报上打出 " 让美国国内享繁荣,国际有威望 " 的口号。
表面上看,关税一出,的确给美国工业打了一剂强心针。来自海外产品和低价海外劳工的竞争少了,美国锡版制造、羊毛纺织业等得以快速扩张。美国对外贸易也一度出现顺差,棉花、肉类、机械出口量增加。美国钢铁还开始在国内市场取代英国等欧洲国家产品。
但好景不长,麦金利的关税狂热并没有让美国经济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公司在关税保护下逐渐膨胀成为垄断托拉斯,开始操控价格,遏制行业发展和创新。城市劳工阶级很快发现,工厂利润是增加了,但只是肥了老板的腰包,自己越努力工作,生活成本反而越高,美国消费品价格竟比欧洲高出 35%。再加上其他国家关税反制,豆类、乳制品等农产品出口受到巨大打击,农民收入出现下滑。
▲ 19 世纪末,纽约市的一名意大利移民劳工在自己的家中。
随着民众对垄断资本和腐败政治的不满上升,美国的社会矛盾快速积聚升温。1897 至 1904 年间,美国发生 1.7 万次罢工,多达 400 万工人参与。这其中就包括日后刺杀麦金利的失业工人里昂 · 乔戈什。这名行刺者在被捕后为自己辩护时反复强调,麦金利是劳工阶级的敌人。
不难看出,麦金利在美国历史上争议不小。对于垄断资本而言,他是个好搭档、好工具,对于美国人民来说,他则是个提线木偶、收割机。由于未能促进社会公平,反而给美国日后经济危机挖下大坑,麦金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一位 " 被遗忘的总统 ",知名度远不及他的后任罗斯福。
沉寂一百多年后,如今的美国新政府把麦金利总统从历史角落里又挖了出来。2025 年 1 月 20 日,美国总统上任第一天就颁布行政令把美国最高峰更名为 " 麦金利峰 ",以纪念这位 " 通过关税和才智使美国变得富有 " 的 " 伟大总统 "。新政府天天挂在嘴边的开创美国 " 黄金时代 ",也明显是对标麦金利所处的 " 镀金时代 "。这波借古喻今,堪称一种 " 政治返祖 ",让美国走回一百多年前的老路。
地缘战略上,麦金利主张在世界范围内搞扩张,掠夺西班牙殖民地,用关税威逼吞并夏威夷,力图修建巴拿马运河。如今美国新政府重蹈覆辙,扬言强抢格陵兰岛,同样拿关税威胁吞并加拿大,宣称收回巴拿马运河。
▲ 2025 年 3 月,美国副总统万斯不请自来,视察格陵兰岛美国军事基地。
经济政策上,麦金利推动放松监管,维持 " 小政府 ",同垄断资本大搞联盟,借保护本国工业之名施加高额关税。现在美国新政府则对此复刻加升级:在金融、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大规模去监管,成立政府效率部,狂砍政府机构,依托科技寡头力量扩大政治影响力,以重现美国繁荣为名对全世界加征史上最高关税。
一百多年过去,美国殖民扩张、称霸全球的野心从未消失,只是有时披着羊皮,有时赤膊上阵。资本主义制度对内对外剥削压迫的本质也从未改变,只是有时假民主自由之名,有时拿民粹主义当挡箭牌。
▲ 上图:1897 年,夏威夷人民反对美国吞并夏威夷。下图:2024 年,格陵兰岛人民反对美国吞并格陵兰岛。
如今面对经济困境,美国妄图复刻麦金利作法,企图用关税 " 一招鲜吃遍天 ",前些天宣布向全球加征 " 对等关税 " 后,还声称 1789 至 1913 年美国是高关税国家,同时也是最富有的国家。1913 年美国降低了关税,结果出现了 1929 年的大萧条。由此可见,如果美国坚持征收关税的话,大萧条根本不会出现。按照这种逻辑,把过去 " 成功 " 的道路再走一次,岂不是就让美国再赢一次?
然而,美国早已不是 19 世纪末的美国,世界更不是 19 世纪末的世界。刻舟求剑的道理简单明了,装睡的人却永远假装不懂。
当年,麦金利号称为了袒护国内工业资本而施加关税,但关税只是美国工业畸形垄断的一种果,而非促成工业发展的因。现在,美国新政府试图以关税逼迫资本重返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却不重视对技术、劳动力的投入,这种本末倒置只会走进死胡同。而所谓 " 保护本国产业 "" 保住工人饭碗 ",本质上只是要去保护那些效率低下、无法在自由竞争中生存的落后生产力。
美国综合国力已经进入由盛转衰的长周期,制造业高度空心化,技术工人短缺,基础设施老化,产业链断裂。几届美国政府连续推出重振制造业计划,结果数万亿美元投资砸下去,不是企业没拿到补贴,就是投资进度严重滞后。重振了十几年,制造业占 GDP 比重反而从 2010 年的 11.9% 掉到 2024 年的不到 10%。台积电在威逼利诱下跑去亚利桑那州建厂,到头来工人招不全,工厂建设进度一再推迟,就算建成后产值拉满也只能占到台积电全部营收的三成。
退一步讲,即使一些产能在关税胁迫下真的重返美国,由于制造成本和其他国家相比毫无优势,广大美国消费者也根本买不起昂贵的美国制造产品。与此同时,其他国家施加的报复关税又导致这些产品难以出口,无法占领国际市场份额。国内买不起,国外卖不出,这样的制造业如何生存?说到底,贸易战从来没有赢家,而最大的输家永远是那些被剥夺了选择权的普通人。
▲ 2025 年 4 月,一对美国夫妇赶在关税生效前购买家用炉灶。
美国新政府沉醉于少数大企业投其所好宣布的投资意向,却完全忽视了那些因政策不确定性而搁置投资决定的 " 沉默大多数 "。事实上,大量跨国企业在美国不确定性关税和朝令夕改的政治环境下,正在丧失对美国的投资信心。美股已经用史诗级暴跌表明了资本的态度。
世界格局更是换了人间。19 世纪末是弱肉强食的年代,各个经济体相对闭塞,全球市场也没有形成。作为地区强国的美国,可以用暴力吞并土地,靠关税搞贸易保护主义,依托欧洲殖民主义贸易体系,当自己的 " 美洲小霸王 "。
但如今,各国一律平等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世界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客观事实早已无法逆转,社交媒体的高度发达也让各国人民直接 " 对账 " 成为现实。美国不是满世界推广 " 民主 " 吗?按照美国的说法,普世人权是人类的 " 北极星 ",这世上人人平等,那凭什么别的国家要当美国的打工仔?又凭什么永远要让美国割韭菜?
美国作为战后世界贸易体系的开创国和核心国,本应履行大国责任,提供公共产品,却不顾吃相,肆意冲撞国际秩序,与全世界为敌,自然要众叛亲离,受到公理的制裁。现在的 " 世界反对美国 " 只是开头,下一步就是轰轰烈烈的去美元化、去美国化。
▲ 2025 年 4 月 5 日,全美多地发生超过 1000 多次抗议游行,参与人数超过数十万人。
其实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美国从来没有靠关税实现过繁荣。19 世纪末麦金利繁荣的关键在科技、资本和劳动力。20 世纪 20 年代柯立芝繁荣靠的是战争和资本投机。战后繁荣则是凭借开放市场创造贸易逆差,向全世界输送美元,控制全球金融体系,进而收割全球资本。
相反,关税壁垒就像经济上的 " 柏林墙 ",只能带来隔绝、衰退,甚至更大的劫难。1930 年,美国以保护农民为名出台《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对 2000 多种产品征收关税,平均关税率提升至近 60%,立马遭到众多国家报复,导致美国进出口下降 67%。1929 年至 1934 年短短四五年间,全球贸易规模就萎缩了 66%。美国引发的全球贸易战,使世界经济进一步恶化,加剧了德国、日本等国的经济困境,为极端思想提供了土壤,把它们推向扩张道路,最终导致二战爆发。这也应验了 19 世纪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的名言:当商品不能越过国界,士兵就会越过国界。
中国古人说,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是抱残守缺沉湎旧梦,还是壮士断腕重获新生,美国是该好好想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