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篇政治我感觉完全可以从选择题和大题两个角度去准备。第一,基本只准备选择题就可以,至于原因大家看完了大题的准备方法就明白了。建议政治5、6月份开始较好,我一直坚持认为各门课都开始复习的越早越好。可以培养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来,对考研政治有一点认识。然后开始大量做选择题,把肖秀荣1000题、蒋中挺的800题都做了,错题反映出的模糊的知识点记在旁边然后反复复习直到背过这个知识点。做完这些之后基础基本就不错了。个人感觉肖秀荣的最后四套卷、蒋中挺的真题预测百分百不错。
考研数学方面:
我于三月中旬启动了数学复习计划,入手了李永乐的复习全书作为起点。初次翻阅时,确实感到有些吃力,尤其是微积分部分,由于大学一年级学习的知识已模糊不清,重新掌握颇有挑战性,再加上全书中的习题难度超越了教材。因此,我决定从基础知识着手,逐步提升难度。第一遍研读全书较为缓慢,有时花费数小时也只能消化寥寥几页,遇到许多难题在所难免,此时不必过于焦虑,因为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如果首次通读就能解答所有题目,那就可能低估了李永乐的深度……直到六月底,我才完成了全书的第一轮阅读。
暑假期间开始了第二轮学习,由于之前打下的基础,这次的速度明显加快,很多内容我已经能熟练掌握。接着,我集中精力攻克那些尚未理解的部分,尽管不能保证全部明白,但我会尽力去争取。听课时做笔记至关重要。到了暑假尾声,我已经将全书完整地看了一遍。随后,我用几天时间回顾整理的笔记。紧接着,我购入了一本660题,在第三次阅读全书的过程中,我会在晚上挤出时间做660题的选择题。这时,由于教师已经讲解过专题训练,我发现这些题目并不像他人所述那样艰难。
考研英语方面:
做题顺序我的是阅读A--新题型--小作文--大作文--完型,把完型放到最后时间不够了就可以蒙。当你觉得都练习差不多的时候,好了,你可以开始成套地做题了。有的同学说我要一天做一套真题,我想说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越到备考后期,你越觉得时间不够用,你不可能每天抽出150分钟来做一整套真题。每周做一套就已经很不错了。做真题的目的是对于时间的把控,看看你最终在考场上如何分配时间。我经过练习安排了我的做题顺序,一般我会先做翻译,然后是小作文、大作文,阅读,完形。有的同学可能会说,阅读分值这么大,不应该先做阅读吗?但是我在练习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阅读经常会超时,大概有20分钟,这必然会占用翻译和作文的时间。那么最后你可能潦草地写一下翻译和作文了事。我们知道,翻译和作文都是定档给分的,如果你的字迹工整些,翻译通顺些,基本没有错词、语病,那么你至少可以拿个中档,如果你再用一些特别的词,句子稍微复杂些,字迹漂亮些,那么你可以拿个高档。所以翻译和作文你有时间写就可以拿到分。但是你阅读填错了,就一分没有,你有3/4的几率得0分。如果你最后没时间写了,阅读蒙一个,那你还有1/4的概率拿到分,但是你翻译和作文没时间写的话,你就基本拿不到多少分了。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和理解,最终你要怎么做,还要结合自己的实践,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高等代数是数学的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向量空间、线性映射、矩阵理论等内容。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对后续的学习至关重要。基础是最关键的,你需牢牢把握向量的概念,理解向量加法、标量乘法以及内积的定义。向量空间的性质,如封闭性和齐次性,也是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线性方程组是高等代数的重要部分。了解并熟练运用高斯消元法、克拉默法则等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是必备技能。矩阵理论是这部分的重点,包括矩阵的运算(加减、乘法、转置、逆等)、行列式、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等。其中,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理解与应用不仅在高等代数中重要,在后续的科研工作中也会频繁出现。
再者,线性映射和同构是另一个核心领域。理解线性映射的基本性质,如保持向量加法和标量乘法,掌握线性映射的标准表示——矩阵,以及如何凭矩阵判断两个向量空间是否同构,这些都是需深度思考和实践的部分。
学习高等代数,理论与习题结合是高效的方式。阅读教材,理解每个定理的证明,凭做习题来巩固和深化理解。东南大学的高等代数试题往往注重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实际应用,所以要多做一些综合性强、难度适中的题目,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团队讨论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与同学一起探讨难题,不同的思维碰撞会产生新的理解。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求助,无论是教师还是同学,他们的见解可能会给你带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