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地球化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不必也没有必要开始那么早,九月份开始足矣,没事时候,看看精讲精练,你能把政治过的差不多,大纲的话不必完完全全的过,大体看看。十月份,开始做肖秀荣1000题,肖秀荣的1000题至少要刷2遍,认真的做,把每一道题做好,有的题选项选出来,拓展一下每一个选项,对于每一个选项,认真思考一下,这个选项可能的知识点,然后用笔记本把常记忆的和易混淆的知识点记下来,这些等到后面总复习会节省很多的时间。十一月份就是做做真题,做做模拟题。政治很重要的时间节点就是,十二月,因为肖老的最后四套卷出来了,虽然我不太鼓励突击,不过我要说的是,肖老的最后四套卷对于解决政治大题很有帮助,记住,大题不是问题。政治就是把选择题做好,加大题重点准备记忆。
考研数学方面:
我对数学不太擅长,首先从阅读书籍来巩固基础知识,接着完成36讲中对应的习题。在基础课程结束后,我购入了1000题,开始深入复习阶段,重点是各个专题的攻克,并且整理了许多策略和技巧,我都一一记录在笔记本上,以备后续查阅。同时,我会交错进行不同类型的题目,例如在学习线性代数时也会穿插一些高等数学的练习。第二轮复习是从九月初至十月底,除了上课时间,我重复了第一次的学习步骤,但这回我强调实践,不再只是凭感觉,而是尽可能全面地记忆公式,时常尝试默写,遇到困难立即查看笔记。这样的习惯逐渐带来了明显的进步。这轮复习同样要做标注,标记出之前不懂但现在理解的、遗忘的知识点以及找到新解题思路的部分。
考研英语方面:
总结一下,我的英语复习过程,大概是看辅导书+自己做笔记+识记这几方面组成,前期的英语用时比重可以多一点。而专业课背诵和政治复习开始后,没有那么多时间看英语,则需要自己挤出碎片时间高效复习。作文,这个不用急,考前会有各种模版,而你要做的就是自己总结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模版。一个图表的、一个图画的、一个利弊的、一个对比的,个人觉得足够了,而且近年来图画题很热,要关注。小作文基本靠基本功,单词量上去了,你写多少都不是事,想要背模版,个人觉得不是很现实。我考前看了十几个模版,但是没有一个有用,所以全靠自己。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质学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它涵盖了地壳形成、岩石矿物、地质年代、地层构造等多个领域。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首要任务。对地壳形成的理论,要深入理解板块构造论,包括板块的类型、运动方式以及其对地质现象的影响。对岩石矿物部分,不仅要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还要能凭观察标本识别不同的岩石类型。
地质年代的学习需结合地质历史的时间线进行,理解各个时期的主要地质事件,如古生代的冰川期、中生代的恐龙时代等。掌握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法,这是确定地质年龄的重要手段。地层构造的学习则要求理解和应用地质图的阅读,理解地层的分布、倾斜和断裂情况。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做实地考察是非常有帮助的。凭亲身体验,更好地理解课堂上的抽象概念。例如,参观地质公园或矿山,直接观察岩层结构,感受地质作用的过程,这对理解和记忆知识点非常有效。
做题和模拟考试也是提升的关键环节。凭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熟悉考试题型和难度,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定期自我检测,及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体系。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很重要。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复习,相互提问,解答疑惑,这样不仅激发学习兴趣,还能从不同角度理解和吸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