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史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准备时间:政治在7月份开始看比较好,过早看记不住,过晚看要不然记不住要不然就需要花非常多时间。按照自己安排的遍数划分复习的计划,最好是每天划分多少页码。不建议按照每天划分的小时数来安排,因为每天如果只看一个小时政治要不然质量没法保证要不然完不成进度。
考研英语方面:
各位学弟学妹们一定要牢记,一定要多多研究真题!!!我当时就错在真题做的次数太少,只做了不到2遍,且后期几乎没怎么研究真题,于是就酿成了现在的悲剧。一研友真题研究了6遍以上,报的帝都考了80+,所以朋友们一定要引以为戒!!!资料推荐:《考研单词.乱序版》《刘一男考研单词120讲》丁晓钟《英美外刊超精解》丁晓钟《考研英语真题超精解上.下》《王江涛.考研作文》
考研专业课方面:
科学史是研究科学理论、科学实践及其社会文化背景的历史过程。这部分内容需具备广阔的知识面,从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到现代的科技革命,每一个阶段的科学发展都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我建议凭阅读经典的科学史著作,如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以及科学家自传等,深入理解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外部影响因素。
科学哲学则是对科学知识的本质、科学方法的有效性、科学理论的验证等问题进行哲学探讨。它涉及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建构主义等多种理论流派。这部分的学习需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我通常会选取一些重要的科学哲学论文,如波普尔的“可证伪性理论”,并尝试自己去解读和辩论,以此提升批判思考的能力。
在实际复习过程中,我采用了主题式学习法。例如,我会挑选一个科学史事件或哲学问题作为主线,将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样既有助于记忆,又能深化理解。做笔记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手段,我习惯于整理思维导图,清晰地展现知识框架。
我还会定期进行模拟试题的练习,以适应考试的形式和节奏。尤其是论述题,要训练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地表达观点。这不仅要求深厚的理论基础,更需好的写作技巧。
我想强调的是,无论是科学史还是科学哲学,都不是孤立的知识,它们与生活、社会息息相关。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常常尝试将所学应用到现实情境中,这样的跨学科思考我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