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考古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备考的最佳时期介于七月中旬至九月之间。这门学科的一大亮点是其极高的效益比,例如,我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取得了71分,而英语学习了十个月才拿到67分。对于学习策略,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见解。我想着重指出的是,政治科目越是深入学习,难度就越低。初期的书籍是最具挑战性的,尤其是哲学部分,它需要深度理解。然而,随着课程进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变得相对容易些,历史纲要更是如此。至于思想道德修养,短短两天就能完成复习。因此,不必害怕哲学部分的困难,因为后续并不会变得更艰难。此科目的学习曲线并不像数学那样线性递增。接下来,让我分享一下我的学习方法。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水平中等偏下,思考后我发现精研并背诵历年阅读真题确实能带来显著提升。首先,通过背阅读,我能攻克词汇难关。毕竟,真题是最高标准的资料,做完真题,关键且常用的词汇就尽在掌握之中。比起埋头于厚厚的单词书中分辨哪些词常用、哪个释义重要,直接从真题入手更有效。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完全忽视单词书,它们是打基础的重要工具;而真题则显得更为关键。其次,背诵阅读有助于理解和破解复杂的句子。即使每个单词都认识,但如果无法理解整句话的意思,那可能是由于缺乏正确的断句技巧。此时,不必急于填补语法知识的空白,学会正确断句就足够了。在反复背诵的过程中,你会强迫自己理解每一个句子,久而久之,语感也会逐渐形成。再者,此方法还能帮助理解文章的整体架构和写作思路,因为考研阅读常直接摘取各类出版物的段落,熟悉这些来源的结构和风格对提高理解能力大有裨益。我花了将近五百字强调一个观点——那就是背诵过去十年的阅读真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取得英语高分的核心秘诀。而且,这个任务并不艰巨,我每天早晨专心致志地背一篇,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
考研专业课方面:
《中国考古学综合》是一门涵盖广泛且深度要求高的课程,它涉及到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甚至近代的中国考古发现与研究。扎实的历史基础是必不可少的。你需对中国历史有全面的理解,特别是对各个时期的文化特征、社会发展阶段有清晰的认知。这是理解和分析考古资料的基础。
对考古遗址和文物的了解是核心。你需熟悉全国主要的考古遗址,如良渚文化、殷墟、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等,并能理解其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意义。对各类文物,如青铜器、陶器、玉器的形制、纹饰及其演变要有深入的认识,这些都是考古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再者,理论与方法的学习不容忽视。考古学不仅仅是对过去的探索,更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你要掌握考古调查、发掘的基本原则和技术,理解年代测定、遗物遗存分析等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读考古资料。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你凭阅读考古报告,了解实际的考古工作流程,尝试自己解析一些简单的考古现象。积极参与讨论,与其他同学或教师交流,深化理解,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文献阅读是提升学术素养的关键。多读原著,尤其是国内外的考古学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既能帮助你理解学科前沿,也能丰富论述角度和深度。
复习策略上,建议采用地毯式和靶向式结合的方式。初期全面梳理知识点,后期则按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针对性地强化重要考点和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