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11月,狂做真题。把所有的真题的都从头至尾做一次。这样你对整个考研政治的思路又上了一个层次。做完之后就好好研习真题,建议不要太纠结于答案,毕竟我们是在寻找一种做题的思路。题做多了,也就有感觉了。建议买石磊老师的1500题作为补充练习,重点是练练手感和思路。肖秀荣最后四套卷,不用说,全部消化。
考研数学方面:
学习数学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像我就属于对数学比较感兴趣的那类,但是我最突出的弱点就在于很马虎,老是算不对,这在实际考试中是很吃亏的。所以导致的结果就是虽然我可能每道题都有一定的思路,但是最后的结果是每道题都有扣分。所以大家在基础知识已经扎实的前提下,一定要更注重计算能力。数学的辅导书我买了很多,做了很多,结果就是每个阶段我都在买数学参考书,个人而言也比较推崇数学的题海战术,当然在题海战术之后更要注重总结。然后就是数学的学习一定要结合总结,这个在自己做题的过程中是很难悟出来的。总的来说,数学也就两点、一个是基础、一个是练习,学习基础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到最后就是一种每天定时定点期待做题的状态;然后练习不是说每道题自己知道怎么做就ok,一定要每个环节都要亲自实践、亲自练习,这样在临场考试时出的差错也会少一些。
考研英语方面:
完形填空分值最小,20个空共10分,很多人觉得完型填空没有价值练习,因为很多人练习了还是没有提高,而且分值小,但是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考越好的学校,你要的分数就越高,所以一分也不能放弃。完形填空给我的感觉是,近5-6年来的难度降低且难易程度趋于稳定,而不像是10年以前忽难忽易,所以总结规律还是有很大的提高的。完形填空,一次只做一篇,但是每个空都务必搞懂,而且要联系每个空的上下句,完形填空的规律是很多答案藏在文中,就是在填空的上下文中有明显呼应,对于这些呼应应当善于捕捉。另外,完形填空有每次必考的词(如转折、让步、递进、呼应、短语等),可总结出规律提高正确率。97-19年的完型做一遍之后,再把正确答案都填到空上看一遍,加强记忆,之后整张卷子进行练习时就可以检测出自己还有哪些容易错误没记住的知识点,这样下来,完形填空等于做了三遍。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统计学的基础是概率论,这是理解一切统计推断的基石。需深入理解随机变量、期望、方差等基本概念,并熟练掌握概率分布,如二项分布、正态分布、t分布和卡方分布。这些知识不仅需理论上的理解,更需凭大量的习题来巩固和深化。
抽样分布和参数估计是统计学的核心部分。理解中心极限定理,能灵活运用Z检验、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假设检验,这是必备的能力。非参数方法,如Mann-Whitney U test或Kruskal-Wallis H test,也是需关注的部分,它们在处理数据分布不明确或者样本量较小的情况时显得尤为重要。
再者,回归分析和相关性研究是实际问题解决的常用工具。线性回归、逻辑回归、多元回归等模型的构建、解释和评估,都需具备扎实的统计基础和好的编程能力,R语言或Python都是很好的选。时间序列分析在金融、经济等领域有广泛应用,ARIMA模型、状态空间模型等也需有所了解。
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是当前统计学的热门领域。从决策树到随机森林,从支持向量机到神经网络,这些算法的原理和应用都值得去探索。对大数据处理和可视化工具,如Hadoop、Spark以及Tableau的熟悉,也会极大地提升实践能力。
学习统计学,不仅仅是公式和步骤,更重要的是培养数据分析思维,学会如何从数据中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理论与实践并重,是我学习统计学的一大原则。我会定期做模拟试题,参与在线的数据挑战,凭实践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我也习惯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跟踪最新的研究动态,这使我对统计学有了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