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学习,基于我个人的经历,参加政治辅导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大部分人在考研期间都对这一领域不太了解。自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难以理解的部分,比如马克思哲学和政经,没有专业指导的话,这些概念可能显得相当抽象和深奥,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且成效不佳。此外,政治的知识点繁多且琐碎,容易遗忘,需要定期回顾巩固。挑选优质的辅导教材也很关键,按照考试大纲的结构整理历年的真题,有助于识别考点,从而有的放矢地强化记忆,免得在海量信息中迷失方向,感到茫然无措。
考研数学方面:
大一时,我学习高等数学使用的是本校编写的教材,虽然不具备权威性,但内容准确无误,我个人觉得比同济版的更易上手,毕竟我对它已有所了解。我的复习策略是先阅读教材再做习题,无论是数学还是政治,这已成为我的习惯。在完整地研读完两本高数教材后,我开始攻克陈文灯的复习指南,它的前半部分是对基础概念的归纳,我以此为线索进行二次复习。这段时间,我都专注于这本书,完成它似乎花费了不少时间。之后,我又重新温习了一遍教科书,梳理知识框架。接下来,我通过真题来检验自己的水平,通常选择上午做数学,因为考研时数学考试也在上午。我会抽出两小时,在A4纸上写下答案,以保持教材整洁。做错的题目,我会在答案页标记,但不在真题卷上涂鸦,以免下次做题时过分关注。其实这些细节并不关键,但我那时对每个小环节都有近乎苛刻的要求。一套真题完成后,核对答案,深究错误原因,一个上午就这样过去了。初次尝试真题,我觉得难度不大,但得分不高。一方面,许多题目在复习指南中已出现过,对你来说不再新鲜;另一方面,你的心态比较轻松。做完十年的真题后,我开始了新一轮的复习,再次浏览教科书和陈文灯的书籍,但这次速度快些,因为有些内容已烂熟于心。遇到不解的题目,我喜欢查阅教材,将相关知识点全面复习。有时,题目简单到只需老师一点拨就能豁然开朗,并且印象深刻,我认为这种方式优于直接看答案。由于决心坚定地考研,我不允许自己有任何松懈。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我已经很难静心阅读,于是转而查看教师提供的冲刺资料,重点关注他标注的部分,呵呵。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单词的背诵是贯穿整个备考过程的,千万别偷懒,用的单词书是恋练有词,因为我觉得绿皮和红宝书太厚了。我把单词过了一遍,并且把所有的单词句子都抄了一遍,事实证明,这样虽然很慢,但是记忆效果很好。之后你就背自己的笔记就好啦。当你把单词背完一两遍之后,你会发现,做阅读的时候还是记不住单词,这是正常的,那么怎么样才能加固呢?这里给大家一个小方法,也是我之前看到的,就是把每篇阅读真题精读,把里面不会的单词记下来,查一下词典。我整个考研过程记了三个笔记本的单词,两个笔记本是恋练有词,还有一个是考研真题单词,这个过程会很慢很痛苦,但只要精读几年真题,你的阅读水平就会突飞猛进,整个过程坚持下来,你会受益匪浅。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科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包括生态学、地理学、化学、生物学以及政策法规等。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例如,环境系统的基本构成、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及影响、环境保护的主要策略等,这些都是基础中的基础,需扎实掌握。
对环境问题的案例分析能力是考试中常常被考察的一环。你凭阅读最新的科研论文或者环保报告,了解全球或国内的重要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并尝试从多角度分析其成因和解决方案。这种实践性学习能帮助你在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建立联系。
再者,环境科学也涉及到很多定量的知识,比如环境化学反应、环境毒理学等,这些部分可能需用到一些数学和化学的知识。复习这部分时,要确保自己对相关的公式和原理理解透彻,能够灵活运用。
环境政策和法规也是不容忽视的部分。你需了解我国及国际上的主要环保法律,如《环境保护法》、《清洁水法案》等,理解它们的目的、内容和实施效果。这不仅有助于理解环境问题的社会背景,也可能直接出现在试题中。
持续关注环境科学的前沿动态是非常有帮助的。订阅相关学术期刊,参加学术讲座,或者参与在线的环境科学论坛,这样不仅拓宽视野,也能保持对最新研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