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设定政治学习规划时,首要的是自我评估一下是否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基础,也就是说,你在中学时期是否接触并学习过相关课程,或者至少对党的基本方针有些许印象。如果有,那么等十月大纲发布后开始复习完全来得及;如果没有,或者想要更加稳妥,暑假期间就可以着手准备了。阅读教材时,重点应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因为它更侧重于理解和领悟,而其余内容则主要以记忆为主。对于辅助资料,我个人采用了大纲解析、肖秀荣的1000题、时事政治、四套题以及20天20题,实际上,选用何种资料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你要专心致志地去做。我觉得选择题部分需要定期回顾错误题目,单纯刷题并不足够。最后的论述题,强烈建议背诵肖四,历年都会出现原题,只是北京地区的评分标准较为严格,所以要做好充分准备,祝你好运。
考研数学方面:
精通数学者往往能占据优势,各科成绩差异不大,而数学尤为突出。许多人推崇李永乐的教材,其详尽解析各个概念,是巩固数学根基的理想选择。然而,实际考试与日常练习存在显著差异,试题的精细度相对较易,但整体综合性更强。考试策略通常遵循常规,历年试题虽略有变化,基本框架保持一致。我的学习路径是首先掌握课本知识,然后精读李永乐的教材,到了10月至11月期间,我会针对真题进行分类训练,不完整地做试卷,而是按主题分块操练。深入剖析每章的真题,达到这样的程度后,一般能确保得分过百。一旦掌握了分类训练,再转向全套真题演练,这样效果更佳。李永乐的660题难度过高,不太适宜深度钻研。许多同学对常用知识点的实践不足,因此错失了重点,影响了得分。
考研英语方面:
我开始复习英语是在六月底七月初的时候,那时我先简单浏览了一遍绿皮书中的词汇,并将它们抄录在一个小笔记本上,尽管初次接触并未记住太多。进入正式复习阶段后,我每天早晨用大约一个小时来背诵单词,通常涵盖3到4个列表,其中包括前一天学过的两个列表以及新学习的两个。初期可以适度减少量,之后逐渐增加难度,有些单元的词汇既多又复杂,可能需要更多时间,而对于那些词汇量较少且易懂的部分则可迅速掌握。晚上临睡前,我会再次温习早上的词汇,时间长短不拘,只要完成记忆目标即可。到了后期,我减少了对单词的记忆时间,最多只用半小时,原因是增加了作文部分的学习,需要重新分配时间。关于记忆单词,我发现快速重复至关重要。许多人会因个别难以记住的词而浪费过多时间,但实际上收效甚微。这并不关乎你的记忆力好坏,面对困难的单词,适当地多投入些时间去熟悉是可以的,但不宜过久。确保每个单词的词性和含义都牢记于心,因为在考研中,考题往往会涉及一些不常见的意义。人的记忆是呈衰减曲线的,所以需要通过反复复习来加深印象。因此,我选择每天滚动学习少量新词,同时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回顾前一天的新词汇,晚上再加以巩固,这样的方法对我来说效果良好。当然,如果你已经是英语高手,可以不必采纳这个建议。
考研专业课方面:
工程光学是一门深入探讨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基本原理的课程。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是基础中的基础。例如,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菲涅尔公式去解决反射和折射问题,了解夫琅禾费衍射和菲涅耳衍射的区别,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些都是需扎实掌握的基础知识。
对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需有深度的理解。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证明了光的波动性,光电效应则揭示了光的粒子性。理解这两种性质的统一性,对深入理解量子电动力学以及后续的光电技术课程至关重要。
再者,傅立叶光学是工程光学的重要部分,包括傅立叶变换在光学系统中的应用,像差理论,以及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评价等。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需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来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
光学仪器的设计与分析也是考试的重点。这不仅要求熟悉各种光学元件如透镜、反射镜、光栅的工作原理,还需具备一定的光学系统设计能力,能够按需求选合适的光学元件,构建出满足要求的光学系统。
至于学习方法,我个人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好的方式。一方面,要深入阅读教材,理解每一个概念和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凭做课后习题来巩固理解;另一方面,尝试参与实验室的项目,或者自己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光学实验,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这样既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增加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