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复习不需要太早开始(即使政治理论基础很差,也不要太惊慌),因为背得越早,也忘记得越快,最可怕的结果是后劲不足。从9月4号至10月3日,我把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江湖人称“红宝书”)给看了一遍,除了思修没看,其它部分都认真地看了,但是没做笔记,只是在有些知识点上划了些横线而已。看完这遍之后,再参考考试大纲,对考试的范围和要求比较清楚了,但底气还是不足,毕竟太多知识点了,担心自己记不住。这段时间每天花在政治上的时间为2个小时左右,我选择在晚上7点至9点这段时间看,因为感觉这段时间对政治理论的好奇心最大。每天都严格要求自己要看多少页,规定任务量是为了不让自己掉以轻心~看完一遍红宝书之后,我开始做《肖1000》,只做了选择题部分,没做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仅仅是看了答案,为了之后背诵的方便。选择题题量很大,而且有些是比较难的,某些部分你可能会错很多,但是没关系,重要的是能找出错误的原因所在,究竟是粗心所致,还是压根不懂知识点,或是超纲。一定要多总结!做《肖1000》的目的是一则为了检验自己前面一个月的学习成果,二则为了巩固自己的知识。我的做法是前一天做了一些选择题,对完答案后,第二天再去检查那些做错的知识点,寻找病因。
考研数学方面:
我选择了所有正确答案,但填空题有一处失误,大题虽然全部掌握,却常常在计算上出错。近三个月我一直专注于数学,然而由于天生的数学短板,精确度始终难以提升。我认为问题在于练习不足,后来增加题量后才有改善。对于数学,我发现构建框架并归纳题型十分关键。大部分大题都能在我整理的题型范围内找到解决策略。我重做了两次复习指南,也做了两遍历年真题,这些都以真题为基准进行总结。获取高分的窍门是将时间集中在经常出现的题目上,必须突出重点,并深入理解。区分重点与非重点的标准仍是真题。相比高中数学,考研数学涵盖的知识点更广泛,复习时间却有限,无法全面深入。我推荐使用陈文灯的复习指南,条理清晰,题目精炼,能让你有多次复习的机会。至于真题集,我建议用李永乐的。多做题,多思考,多联系,多记忆,这是我的经验。
考研英语方面:
坦白讲,我对英语的学习几乎是毫无准备的,直到10月才买了本张剑的黄皮书,草草地做了一遍阅读真题,还勉强背了几篇作文。尽管我也购买了一些书籍,但遗憾的是没能来得及全部读完。北京地区的公共课程评分标准一向严格,而这样的分数在初试中还能排在相对靠前的位置,但也让我感到相当尴尬。我使用的参考资料包括《恋练有词:2015考研词汇识记与应用大全》、《考研英语高分写作》、《英语一历年真题》以及《考研英语二历年真题》(英语二的真题仅供参考,因为阅读理解的命题风格略有相似,如果时间紧张,建议专注于英语一的历年真题)。从7月开始复习,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背单词,我花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完成第一轮单词记忆。这个过程确实乏味,选择小本单词书的原因是担心大部头的教材会让我望而生畏,太过于厚重。全书共有约50个单元,我每天攻克两个,同时还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所有内容。每完成10个单元算一个阶段,之后花一天时间复习这10个单元的单词,然后再继续新10个单元的学习,这时候就可以不再顾忌先前的10个单元,否则任务会越积越多,最终可能让你失去坚持的动力。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水力学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水力学主要研究水流的行为和性质,包括流体静力、流体动力学、流动形态等。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不仅需理论知识,还需凭实例来深化理解。例如,掌握压力、浮力、流速、流量等核心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解决实际问题非常关键。
深入理解和应用伯努利方程是水力学的核心。这个方程描述了无黏性流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能量守恒,用来分析管道中的水流、水头损失等问题。你需能够灵活运用这个方程去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不仅仅是公式。
再者,流体动态部分,如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也是重点。这些方程构成了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基础,是解决水流动态问题的关键工具。了解并理解理想流体和实际流体的区别,以及它们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非常重要。理论学习凭阅读教材、听课笔记,甚至观看相关的科普视频来完成。但更重要的是,要凭做题和实验来巩固理论知识。我经常凭解答课后习题和模拟试题来检验我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并尝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工程案例中,这有助于提升我的问题解决能力。
团队学习也很有帮助。与同学一起讨论难题,互相讲解不懂的概念,加深理解,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可能的话,寻找一位指导教师或者参加学习小组,他们的经验和见解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启发。
保持持续的学习热情和耐心。水力学是一个需深度思考和不断实践的领域,有时可能会遇到难以理解的概念或复杂的计算。但是,只要你坚持不懈,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