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对政治复习的准备极其不足,仅仅浏览了风中劲草的核心教材和任汝芬的第一序列教程,还做了配套习题。个人认为,专心研读一本书就足够了,我倾向于推荐任汝芬的书,因为我不适应大纲解析,全都是粗体字,感觉就像在读一部小说(除了金庸的作品,其他的我都提不起兴趣)。那时候做风中劲草的练习时,错误连篇,我已经隐约预料到在考场上的选择题部分会表现不佳。直到考前两周我才开始着手背诵大题,心里确实有些紧张。
我购买了“20天20题”、“肖四”和“任四”,这三本书都背诵了三遍,每天投入四个小时的时间(早上7点至9点,晚上8点至10点)。到了考试那天,我尽可能地在试卷上填写内容,只要稍微相关的内容都会写上去。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材料:重温张剑的150篇阅读理解,同时进行完形填空、新题型及翻译练习,并且要安排作文训练,别忘了每日背诵单词。作文部分宜尽早着手,我就是在考试前一个月才开始准备,结果几乎等同于未复习。建议从刚开始记忆单词时,就同步收集优美的句子以备作文使用。特别提一下短文写作,由于其在答题卡上的空间有限,通常会有一定的框架要求。对于这类作文,可以预先打个草稿,如果时间紧迫,应优先完成规定的格式,然后再补充开头部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普通生物学,这是一门涵盖生命现象广泛的基础课程,从细胞结构到生态系统,都需有深入的理解。我将学习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知识记忆、概念理解和应用实践。基础知识点如细胞器的功能、遗传信息传递等,需凭反复阅读教材和做笔记来巩固;概念理解则需凭对比分析,比如动植物细胞的区别,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应用实践则凭实验或者案例研究,使理论知识更加生动。
生物化学是连接生物学和化学的重要桥梁,主要涉及蛋白质、核酸、酶、代谢等方面的内容。这个学科更注重逻辑推理和计算能力。我会把大量时间用于理解反应机制,比如酶促反应的动力学,以及代谢途径的调控。大量的公式和数据需记忆,但并非死记硬背,是结合实例去理解其背后的生物学意义。例如,理解ATP的能量转换过程,远比单纯它的分子结构更有帮助。
在复习过程中,我发现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极其重要。它不仅能检验我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我熟悉考试的题型和节奏。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框架也很关键,这样帮助我在繁杂的信息中找到线索,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
我鼓励大家找到学习小组或伙伴,一起讨论问题,共享资源。有时候,别人的视角能帮助看到自己忽略的地方,相互激励也能增强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