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保险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阅读书籍时,识别哪些内容通常会出现在选择题中,哪些倾向于成为主观题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做能有效地管理时间,聚焦关键点,实现高效学习。自我复习策略可包括两步:首先,回顾过往的真题,将过去作为主观题出现的知识点在教材中标记,并记下它们被考查的年份和频率;其次,许多基础的政治辅导资料也会提供此类信息。初次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考试的主题和重点,而并非死记硬背。从第二次阅读开始,就需要积极记忆,同时伴随着深入思考,否则只会流于表面,效率低下。只有基础知识牢固,后续的记忆才会更加顺畅。
考研数学方面:
提高阶段,其目的是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和水平,特别是解题能力和水平,使其与考研的要求靠拢。在此阶段,我大致将陈文灯的《数学复习指南》之高等数学部分、李永乐的《线性代数复习讲义》和姚孟臣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例题精讲》认真看了3遍,并做了笔记,对一些重点难点进行了剖析。此外,我认真的将李永乐的《经典400题》做了一遍,然后又分析了一遍!我将自己做错的题集中起来进行了分析和总结。12月份我在数学上花的时间慢慢减少,基本上午8:30-11:30做数三真题第二遍(按照章节来)和过全书或者看自己薄弱的专题,然后一周我一般严格按照考试时间模拟两次。在考前做完了真题第二遍,又刷了一遍全书。考前最后一周着重看了一下公式和定义。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我英语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的,那时决定要考研后,就买了本单词书—红宝书。第一遍很痛苦啊,发现大部分都不认识,而且记不住,最后还是硬着头皮看了,我个人觉得吧,单词要至少看10遍吧,反正整个考研复习中,学累的时候,就看看单词当做放松了。而且以后会看的越来越快,到后期我可以5天看一遍单词书。现在发现有些人在记单词时,喜欢抄写汉语意思,我个人觉得这个没必要吧。这样有点浪费时间,虽然有个翻译,但是其他的都是阅读,你只要大体读懂就行,而且有些单词是可以根据语境推出来的。阅读;那时也买了本阅读书,星火的阅读100篇,每天做一两篇吧。到后来发现那个阅读和真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觉得的复习还是要以真题为主,什么100篇,200篇的看看就行,看一下文章结构,不用太在意对错。真题;考研英语复习最重要的资料就是真题,这一点也不假。我买的是张剑的黄皮书,做了三遍吧。作文;作文主要是结构和句子。可以背诵一些范文。我就是把老师的30篇范文都背了一遍。然后自己要写几篇,可以总结出一个比较通用的框架,这样考场上直接套用就行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保险专业基础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了保险理论、保险法规、保险业务操作以及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保险理论部分,要深入理解风险的概念,以及保险如何凭分散风险来提供保障。对保险法规,不仅要熟记我国的主要保险法律法规,还要理解其背后的立法意图和实施原则。至于保险业务操作,尤其是保险合同的条款解析和理赔流程,需结合实例进行深入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构建知识框架非常关键。先从宏观层面把握保险的全貌,再逐步细化到各个知识点。例如,你先了解保险业的基本结构,分别去研究各种类型的保险产品,如人寿保险、财产保险等,再深入了解每种保险产品的具体运作方式和相关法规。
案例分析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手段。复旦大学的考试往往注重实践应用能力,所以多做案例分析能帮助更好地理解理论,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公开的案例库中选取经典案例,或者自行搜集新闻报道中的实际案例,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模拟试题也是必不可少的复习工具。凭历年真题,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找出自有的弱点并加以改进。定期进行自我测试,既能检验学习效果,也能训练考试状态。
与同学交流讨论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每个人的理解角度不同,凭讨论,互相启发,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好的心态同样重要。面对复杂的知识点和繁重的复习任务,要学会调整自有的情绪,保持积极的态度,自己能够克服困难,最终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