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对于文科生来说,政治应该不是什么问题,我完全是靠着高中时的那点底子去应付的。主要说以下几点:1、复习资料:《考研政治大纲解析》《徐之明 考研政治理论梯度实战训练题全集》历年真题2、复习过程:高教出版的《考研政治大纲解析》第一遍边看边做题,有利于梳理知识点构造知识结构体系。这个过程有点慢,但是不要着急,第一遍大概要花2个月时间。不要等新大纲出来才看政治,如果政治没有大的改革,完全可以用去年的大纲,从8月份开始第一遍,我用的题是《徐之明 考研政治理论梯度实战训练题全集》,连选择题的解释都很清晰。第二遍10月-11月,背诵相关知识点,就是那些一条一条的理论,不然做问答题的时候就不知道到底要往上写些什么,记忆的同时不要忘记持续做题,练习做问答题。第三遍12月-考前,我到这个时候才开始做真题,真题的问答题差不多是政治大纲解析每一章一道大题,然后我就把每章觉得比较重要的部分再加强了一下。
考研数学方面:
我数学考的高的原因:(1)书本认真看,认真理解。(2)复习全书每一题那本子认真做,当时基本大的厚的软面抄写了6本,不会的题也坚决不看答案,一直思考,实在思考不出来,放在哪,把书看看,看看问题在哪,是基本知识点没掌握还是技巧不会,以后几天每天拿出来思考,看能不能做出来,数学全书是用来做题的,不是用来看的。每一题认真做,认真分析,认真总结。总结多了,后面就简单了。(3)有时间就做模拟,没有时间就不做了,真题要认真做,当成考试一样认真卡时间做。我只做了复习全书和真题,但吃的恨透,效果还行。数学是四门科目里最容易提分的,也是最容易拉分的。复习时只是用到了课本+课后题答案+复习全书+真题。先看一章课本,再做做课后习题,然后去看对应章节的复习全书,第一遍感觉大部分看不懂很正常,不用担心。过完第一遍后看第二遍,第二遍看的时候就要做笔记了,把重要的知识点和公式都记下来,以后再复习的时候也更有针对性。最后就是做真题了。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那些在英语方面感到困扰的朋友,我想分享的经验可能会有所裨益。阅读的重要性无需赘言,想必大家心里都有数。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我发现写作部分也相当关键。我通常选择先完成作文,然后再去处理阅读理解和翻译,最后解决完形填空。试卷一打开,如果作文写得顺利,后面的题目解答也会随之流畅;反之,一旦开局不利,紧张情绪可能贯穿整个考试过程。初次考研时,面对作文题目束手无策,心情瞬间紧张,连带阅读理解都看得云里雾里,只能勉强答题。第二次备考时,幸运地遇到了准备过的作文主题,一切就顺风顺水了,虽不能与高手相比,但自我感觉良好。因此,我想强调的是,作文真的很重要,别等到12月份才匆忙开始。请大家避开我走过的弯路,从10月份起每周至少练习一篇,并且要多背诵作文,不仅要用英文熟记(反复记忆,反复记忆),还要确保了解每个句子对应的中文含义!至于阅读理解,尽量多做几遍,即使记住答案也没关系,关键是深入剖析:为何选择这个答案,其他选项的错误在哪里(这些都是解题技巧)。这部分我表达得可能不够清晰,希望你在做题过程中能自行领悟。每次重做都应该有所收获,带来新的启示。
考研专业课方面:
水力学是一门研究水流运动规律及其在工程技术中应用的学科,它是土木工程,特别是这个专业的基础。理解并掌握水静力、水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是至关重要的。这部分内容包括流体静压强、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等,这些都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需扎实掌握。
对流体静力学部分,要深刻理解压力分布规律,尤其是伯努利方程的应用。这不仅在理论计算中频繁使用,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流体动力学部分,如理想流体流动和实际流体流动的理解,以及欧拉方程、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应用,都需凭大量的习题和案例来加深理解。
边界层理论和湍流模型是水力学中的难点,但也是实际工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部分需花费更多的时间去钻研,尝试理解和应用这些复杂的概念和公式。
在学习过程中,我个人认为实验和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福州大学的实验室设备齐全,有很多模拟实验进行,凭亲手操作,直观地理解水流特性,这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大有裨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需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比如分析河流流动、海洋潮汐变化等。
复习阶段,我会推荐使用历年的试题进行模拟训练,这能帮助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找到自有的弱点,并针对性地加强。多参与讨论,和其他同学交流解题思路,也是提升理解的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