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在准备政治复习时,最好先浏览一下历年的真实试题(我个人是后期才这么做,其实提前看更佳)。接着,我会按照大纲和任汝芬的系列一进行学习,同时完成系列二的练习题。不过,我发现专注于系列一并不太有效,所以我决定只依赖大纲。虽然我不认为阅读系列一是必要的,但系列二的题目,特别是选择题,是必须做的,这有助于识别可能的考点,从而使我看大纲时能更加聚焦。大纲我反复研读了很多遍,具体多少遍已记不清了,每当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会查阅。我在9月1日开始了政治复习。
我把红宝书(也就是大纲解析)当作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饶有兴趣地细读了两遍以上,并结合着做肖秀荣的《1000题》。到了10月,风中劲草出版后,我就把红宝书放在一边,因为它太过冗长,而考试需要集中于关键点。每做一次《1000题》,我都会在答案旁边记录之前做错的选项,这样下次查看时能加深记忆,错误率也会显著下降。我坚持这样实实在在地完成了《1000题》三遍。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数学史上最难,所以分数都比较低。我先把基础打扎实,做部分课后题。然后看的是二李的复习全书。单独买了李永乐王式安讲义。个人觉得,基础和解题方法都要掌握得比较好,剩下的就是刷题了。然后做了最近15年真题。边做真题边做660,400题,张宇的8套4套也做了一部分。其实这些辅导书就足够了,关键是要弄懂,要比较熟练,特别是要培养计算能力,所有题目一定要自己先做了再看答案。有人问要看了几遍,这是追求形式的。不在乎遍数,而看你到底弄明白了没有。有的内容简单一遍就可以,有的比较难,多看几遍,还跟每个人的水平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考研英语方面:
然后我写作文写得很早,我10月份差不多开始看作文了,我每隔一两天写一个作文,给老师批改,当然后期差不多天天都在写,所以到考试的时候感觉那个写作文写下来随便都不止200多字,往往还要删一点。当然这个时候我也有自己的模板,我看了作文书,然后自己跟老师学了很多,然后总结,哪一句话应该写什么,我每一句还做了编号,哪些单词可以替换,当然看到好的就记录下来写在本子上就相当于积累,就感觉像厨子写作文的好词好句。我没有在网上找那种模板,全部都是用自己的话写出来。大家都在说反模板,所以每个人应该自己总结出自己擅长的模板。
考研专业课方面:
高分子化学部分,理解反应机理至关重要。你需深入理解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以及配位聚合等基本概念,掌握各种链增长方式和终止机制。对缩聚反应,要清楚单体和链节的关系,以及影响分子量的因素。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也是考察的重点,比如支化度对熔融温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
在物理部分,理解和应用高分子的基本物理性质是关键。这包括高分子的取向、结晶、溶胀和溶解行为,以及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例如,了解高分子溶液的行为,如Flory-Huggins理论,以及高分子的松弛过程,如Glass Transition、Creep和Relaxation等。理解并能计算高分子的分子量分布,这是评估其加工性和使用性能的重要指标。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极其重要。每一章都应有明确的主题和子主题,这样帮助你系统地理解和记忆复杂的概念。做大量的练习题也是必不可少的,凭实践来加深理解,找出自有的知识盲点。对难以理解的部分,寻找相关实例或者动画视频进行辅助学习。
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也很关键。你尝试闭卷模拟测试,以此检验理解和记忆。可能的话,找到一个学习伙伴一起讨论问题,这会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