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台湾研究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从十月份起,我每晚都会投入一些时间研读政治,大约用了二十多天初步完成了大纲的第一轮阅读。随后,我便在每个夜晚专心致志地解答肖秀荣的1000题集,遇到错误的题目,我会追溯到大纲中寻找答案来源。这样一轮下来,已接近十二月,我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更为深入。接下来的一周,我重新通读了一遍大纲,紧接着开始了第二轮阅读,通常也是以一周为周期。谈到记忆这个环节,我一直对此感到抗拒,但逐渐领悟到读书实际上是一个从无知到认知,从意识到未意识到知之甚深的过程。尽管我是理科背景,但我坚信文科学习不应仅靠死记硬背,而是需要反复阅读,每次重读都会有新体会。这种深入的理解反而有助于巩固记忆,这才是学习的目标。我的政治复习策略就是阅读,偶尔失眠时,还会看看选择题。进入一月后,只剩下两周时间,我购买了“20天20题”配合核心考点,有选择性地进行了背诵,注重理解和概要。带着这样的准备,我步入了考场。考试当天,由于时间分配不当,最后两道大题的第二部分竟未能作答,走出考场时我几乎心灰意冷,责怪自己连题目都没完成。然而,想到更重要的还在后头,我强迫自己调整心态。唉,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真是充满挑战。
考研英语方面:
我主要说一下后期冲刺阶段的复习吧。冲刺的时候我真题做到了第四遍,第四遍任务量很小,把历年真题阅读完形和翻译看一遍知道文章在讲述什么主题,自己给文章起个名字然后把历年真题的阅读题干看一遍,总结一下问题的类型有哪些,要真真正正自己去总结一遍才能记得熟,所以不要偷懒哦。ps:形近意近单词:在背单词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一些单词是长得很像或者意思相近的,很容易搞混,就在自己单词本的后几页开辟了这个专区,在每天背单词的过程中记录这些单词,不断记录增加也就逐渐分清了它们。这样可以减少在阅读中因为对一个单词的意思的混淆所产生的错误,自己感觉这对完形填空也是有用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教育学原理是这个科目的核心。需深入理解教育的本质、功能,以及教育的社会、文化、个体影响。教育的目标、过程、方法、评价等都是必考的内容。我在复习这部分时,注重理解和记忆并重,尽量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教学情境相结合,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
教育心理学是另一个重要的部分。它探讨的是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的教学心理,以及两者之间的互动。理解和掌握学习动机、认知发展、情绪管理、课堂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至关重要。我建议凭阅读案例,模拟教学场景,来加深对这些理论的理解。
再次,教育法政策与社会变迁也是考试的重点。需了解国内外教育法规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公平、教育改革等相关知识,并能分析其对社会的影响。我习惯于关注最新的教育政策动态,结合历史背景进行深度解读,这样既能提高答题的时效性,也能提升自有的批判思考能力。
教育研究方法是应用性的内容,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方法论,以及如何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这部分需大量的实践练习,我常常凭做模拟实验和数据分析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