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能源动力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今年政治复习很晚,大概是在十月下旬,主观题就是把肖秀荣1000题做了两遍,肖8两遍,肖4任4一遍。主观题背肖四大题N遍和徐涛必背20题的必背得分语句,任4的大题用来补充看看。今年政治除了最后一题全球化的没准备充分,其它都在复习范围之内。 个人觉得考试大纲也就是很多人说的红宝书内容太多,作用不大,我买了但是没怎么看。政治最后得分一般是选择分分数乘以2。很多人都说主观题最后突击背背就好,我认为这个还是要看个人,如果是高中是文科生,有一定基础,以前经常背书的话,这样也未尝不可。如果和我一样是理科生的话,个人建议早点准备比较好,在第一轮看资料书的时候可以适当留意下大题考点,到做肖1000题的时候可以浏览大题和答案,做肖8的时候熟读大题答案,肖4大题答案就一定要背熟了。我是那种背了就忘,忘了再背的类型,背答案时为了让自己记得牢一些,会提炼关键字背诵,并将重要内容进行默写。 政治是越到后期用时越多,建议早上晚上进行反复朗读和背诵默写,零碎时间也可以背下客观题知识要点,使记忆能够更加牢固。很多考生到了后期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政治很多内容没背,大家不要有这种担心,政治不会成为考研成败的阻碍的。可以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客观题主观题预期得分多少,然后制定好计划和分配好时间。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的试题颇具挑战性,颇有张宇风格。数学的核心在于稳固的基础,对于教材中的每一种解题技巧和问题,都应全力以赴地掌握。我个人研读的是张宇的高等数学,李永乐的线性代数,以及李永乐的全书。每位作者的书籍都有其独特之处,我将李永乐的全书通读了两次,张宇的高数更是阅读超过三次,李的线性代数也同样如此。从10月起,我开始做历年真题,每次得分通常都在130分以上。接着是张宇的八套卷和李的6+2,这些相当棘手,不需要严格按照三小时完成,遇到难题不必太过纠结,不懂的话直接查看答案。同时,我会匀出一些时间重温全书内容。随后,我完成了张宇的最后四套卷,难度颇高,但与今年的实际考题相仿。之后的真题,我以两小时一套的速度完成,因为很多题已在全书中练习过,所以分数可能不太准确。这段时间主要用来回顾错题和笔记。最终迎来考试,面对大题时,我感到困惑,许多题目束手无策。因此,减少错误至关重要。我的复习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对上述教材的学习,同时解决课后习题,从五一劳动节后开始,到7月中旬结束第一轮,包括课本和习题。全书我按照章节稳步学习,每个问题都要亲自动笔,理解并能正确解答,起初进度较慢,原计划9月前完成,实际延迟了一周。我想提醒大家,全书的难度略高于真题,但它设计得很好,想要在数学上取得佳绩,至少要看两遍全书。9月完成全书第一遍后,开始了第二轮,直至10月中旬,期间穿插完成了660题,这些题侧重于概念和陷阱,难度适中,完成后有助于提升后期的冲刺状态。从10月中旬到11月初,我每两天完成一套真题,很快便完成了大部分真题,之后用一周时间归纳和消化错题。从11月下旬开始,我尝试模拟题,由于难度较大,初期倍感压力,但逐渐适应了这种强度。模拟题结束后,我再次回归全书,配合真题,构建知识体系,并在最后阶段做了两套模拟题作为实战演练。关于上述的时间规划,我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复习进度适当调整。初期我每天大约花费半天时间学数学,后期则减至三小时,到了11月下旬,由于政治复习的需求,只剩大约两小时。总的来说,我通读了一遍课本,精读了三遍全书,两遍真题,一次模拟题,每次学习后都需要留出时间反思和找出弱项。
考研英语方面:
作文的准备大概从11月份开始,主要是跟着王江涛的书,我每天会自己用自己的方法写一篇作文,然后给研友批改。不过因为其他科目复习的原因,后期作文的复习没有投入很多时间,冲刺阶段主要背了一些模版,总结了一个适合自己的模版。基础好的同学,建议好好复习一下作文,相比其他题型,提升分数容易。翻译我没有特别训练,因为可能平时复习阅读的时候已经对翻译有一个训练,后期做过一些真题翻译,内容很实用的,推荐。
考研专业课方面:
要深入理解油气储运的基本原理。这包括了流体力学的基础,如连续性方程、动量守恒定律以及能量守恒等。这些理论是分析油气流动、计算压力损失和设计输送系统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我会凭做大量的习题来巩固这些概念,也会参考相关的工程案例进行理解和应用。
油气储罐的设计与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需了解各种类型的储罐,如立式圆柱形罐、卧式罐等,以及它们的设计标准和安全规定。储罐的维护、检查和故障处理也是不容忽视的内容。这部分的学习需结合实际操作,凭模拟软件或者实习经历来加深理解。
再者,管道运输是油气储运的关键环节。需掌握管道的选材、设计、施工、运营及维护等全过程知识。特别是管道的腐蚀防护和泄漏检测技术,这是保证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我会凭阅读相关文献和技术报告,提高对这一领域的深度认知。
环保法规和风险管理也是油气储运专业基础综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熟悉国内外的相关法律法规,理解其对企业运营的影响,并具备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理的能力。这部分知识的学习需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定期阅读政策文件和行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