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七十多分在考研政治考试中只能算是中等水平,并非出色成绩,因此我并没有特别值得分享的经验。但我可以简要提一下,50分的选择题部分至关重要,特别是多项选择题,初开始可能会频繁出错,但这无需过于担忧,因为积累知识需要时间,随着时间推移,你自然能逐渐掌握答题技巧。同时,肖秀荣的模拟试题是必须要做的,也建议尝试其他教师的模拟卷。若想取得优异成绩,扎实的基础加上大量的时间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策略上,我个人认为将知识点融入历史背景和整体框架中记忆,比孤立地记住零散点更有效。
考研数学方面:
学习资源主要包括教科书、课后练习题,以及李永乐的全套复习指南和线性代数讲义。务必亲自解答每一个问题,而不仅仅是阅读答案。解题时应按照正式考试的标准来,保持字迹清晰,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李永乐的书籍都是经典之作,一次通读远远不够,需要深入理解,因为精读一本书五次与泛读五本书的效果相去甚远。历年试题务必仔细剖析,明确每一题的重点,对于不懂、存疑或有所感悟的部分,应用不同的符号标注,以便后续复习时使用。完成真题的研究后,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尝试做一些模拟题,如400题等。
考研英语方面:
我使用的复习资料是何凯文的考研英语六册套装。其中包含一本词汇书,我计划用一个月的时间来熟悉这些单词,每天分三次进行,每次约半小时,采用循环记忆法。我打算在午餐后的小憩时间、晚餐后以及晚上自习结束回家前进行。一旦单词初识完毕,接着就要着手做近几年的考研阅读理解真题,当然,背单词的工作不能停,这时你会发现背词速度会明显提升。在做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务必深入剖析每句话的含义,这是关键环节。完成所有真题后,可以尝试做一些完整的英语试卷,但仅限于阅读理解部分。接近考试时,关注一下何凯文的作文指导,学习一些写作模板,这样考试时可以直接套用,能节省不少时间。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材料的基本性质是关键。这包括机械性能(如强度、韧性、硬度等)、物理性能(如电导率、热膨胀系数等)和化学性能(如耐腐蚀性、抗氧化性等)。这些性质是由材料的微观结构决定的,需深入学习晶体学基础知识,理解晶格结构、缺陷结构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材料的宏观性能。
掌握材料的制备工艺也是必不可少的。从固态反应到溶液法,再到气相沉积,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需凭实验去熟悉并掌握这些技术,理解不同制备条件如何改变材料的性能。
再者,材料的应用领域广泛,从电子器件到生物医疗,无处不在。了解各种材料在实际中的应用,帮助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激发创新思维。例如,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医用领域的应用,金属材料在航空航天工业的应用,都需在学习中结合实例进行思考。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论+实践”是最有效的。阅读教材和参考书,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凭做题和实验来巩固和深化理解。利用网络资源,如科研论文、在线课程等,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前沿信息。小组讨论也是非常有益的,互相答疑解惑,共同进步。
保持对材料科学的热情和好奇心,这是持续学习的动力源泉。材料科学是一门需深入探索的学科,每一次新的发现都可能开启一个新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要勇于尝试,敢于挑战,享受探索未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