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可以说是最后一段时间我花时间最多的科目了,成绩出来也是最让人惊喜的科目了。真正复习时8月开始的吧,开始得比较早,没到8月10号就开始复习了吧。对着肖秀荣那本精讲精练看马原,看一章做一章1000题,对于一个理科生来说,刚开始接触马原真的痛苦,做题错的也多,不过后来慢慢进入状态就好多了,后来大纲解析出来了就抛弃了精讲精练,就是每天看大纲解析,刷1000题。大纲解析看着比较枯燥,字密密麻麻的,我是每看一遍,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重点。第一遍看完大概就十月份了吧,后来又看了第二遍,1000题也刷了第二遍。11月风中劲草就出来了,然后我又对照风中劲草的重点画了一遍大纲解析。等肖秀荣的8套卷、4套卷出来以后,就做8套卷、4套卷的选择题,大题就是去背吧,大概来来回回背了五六遍,事实证明肖四、肖八还是很靠谱的,噢对了还有肖秀荣的时事政治那本册子我也买了,但是最后实事那几道选择题,我只能靠猜==。最后的模拟卷我好像还做了一两套别人的模拟卷的选择题。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把重点放在真题上即可,而真题的核心在于阅读,因为除了作文以外的题型都可算作是阅读类题目。我前期试过挑选五篇阅读进行全文翻译,效果挺好,大家可以试试。真题做五遍以上是必须的,从中得知真题的考察方向是什么。考研英语是很有套路的,很多人开始的时候觉得文章读的很明白但是选项就是选不对,一旦掌握技巧之后会发现准确率提升的非常快,甚至文章没读懂也能把选项都选对,而这是非常有效率的一件事情,能够帮你快速掌握考研英语的技巧,而且可以在每天晚上累的时候当做一个放松。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中国文学史,这是一个需深度理解和广泛记忆的科目。我建议从历史的脉络出发,梳理各个时期的文学风格、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形成一个宏观的框架。比如,先理解秦汉的辞赋,再深入唐诗宋词,再到元曲明清小说,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社会背景。我会定期制作时间线图,将重要事件、作家和作品串联起来,这样既便于记忆,也帮助我理解文学发展的内在逻辑。阅读原著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亲身体验,真正领略到古典文学的魅力。
文言阅读则要求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深厚的古文功底。我每天都会花费一定的时间去阅读《论语》、《孟子》等经典文献,凭不断的阅读和理解,提升自有的文言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遇到不熟悉的词汇或句式,我会查阅相关资料,甚至尝试翻译,以此来巩固和深化理解。我还参加了文言文诵读小组,凭集体讨论,更全面地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
至于文艺评论写作,我认为关键在于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我会选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度分析,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有的观点。我会关注社会背景对作品的影响,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作品的艺术价值等方面。不断练习写作,每次完成后,我会反复修改,力求语言准确、逻辑清晰。有时,我会参考优秀的评论文章,学习他们的论述方式和论证结构,但更重要的是要找到自有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