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键数据透视“经济家底”,江苏为何逆势下降?

一个关键数据透视“经济家底”,江苏为何逆势下降?

2025-04-06 动态更新

5 年一次的经济普查,是对国民经济进行的一次 " 全面体检 " 和 " 集中盘点 "。

去年底,全国数据已经公布。今年以来,省份数据也陆续出炉,我们得以在 GDP 数据之下,更深入地观察各省的经济情况。

根据城市进化论梳理,截至目前,已有至少 20 个省份公布了省级层面的第五次经济普查(下称 " 五经普 ")公报。

其中,有一项重要数据是从业人员数量。已公布数据的省份中,绝大部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下称 " 二三产从业人员 ")都在增加,但有两个例外——北京和江苏的二三产从业人员在 5 年之间反而减少了。

北京情况较为特殊,近年来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但作为中国经济第二大省的江苏,其 GDP 增速常年高于全国,为何二三产从业人员却下降了?江苏的就业和经济结构在发生什么变化?

一、二产分化

与第四次经济普查相比,五经普全国法人单位二三产从业人员增加了 4574.8 万人,涨幅 11.9%;其中,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减少 826.3 万人,下降 4.8%;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 5401.2 万人,增长 25.6%。

也就是说,全国二三产从业人员总量在增加,但二产从业人员下降,三产从业人员上升。不过从数据来看,二产从业人员下降并未导致第二产业增加值下降。

5 年间,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上升了 32%,增长力来自于制造业机械化及自动化。如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姚洋此前接受我们采访时所说——制造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正越来越弱。

分省份来看,二产从业人员变化趋势并不一致。已公布五经普公报的 20 个省份中,有 12 个省份二产从业人员下降,8 个省份在上升。

二产从业人员下降的省份中,江苏、浙江、天津、北京、重庆降幅在 10% 以上,福建的降幅在 20% 以上;上升的省份中,内蒙古、宁夏、陕西、云南等地涨幅较高。

二产从业人员有升有降,但这些省份(除天津外)的第二产业增加值都在上升。2018 年至 2023 年,内蒙古第二产业增加值上升最高,涨幅超过 70%,宁夏、云南、甘肃、浙江、重庆的涨幅也在 40% 以上。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二产从业人员降幅较大,同时第二产业增加值涨幅也较大;相比之下,广东同样作为工业大省,却与经济体量接近的江苏情况不一。广东的二产增加值涨幅低于江苏,但二产从业人员仍在上升。

而如果把三产从业人员算上,绝大部分省份二三产从业人员总量都在增加,除了江苏和北京。

北京自 2014 年开始疏解非首都功能,因此二产从业人员下降并不令人意外。据国家发改委数据,2014 年至 2024 年,北京疏解了一般制造业企业 3000 家,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 1000 家。

而江苏为何下降,要从更具体的数据入手。

二、逆势下降

江苏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显示,2023 年末,江苏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3881.6 万人,比 2018 年末减少 47.6 万人,下降 1.2%。

具体来看,江苏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1930.6 万人,增加 343.3 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 1951.0 万人,减少 390.8 万人,下降 16.7%。

数据来源:江苏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

但二产从业人员下降、三产从业人员上升,是多数省份的趋势,只不过江苏的二产从业人员降幅过于大,导致三产从业人员的增幅难以弥补。

关键的问题在于,为何江苏二产从业人员下降如此多?

我们梳理发现,江苏二产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数量最多的前三大行业中,制造业下降了 76.9 万人,建筑业下降了 305.9 万人,批发和零售业上涨了 61.3 万人。

数据来源:江苏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

也就是说,江苏从业人员减少量最主要来自建筑业。

细分行业中,房屋建筑业下降最多,5 年时间减少了 291.7 万人,另外土木工程建筑业下降了 14.6 万人,建筑安装业下降了 11.2 万人,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增长了 11.6 万人。

数据来源:江苏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

从性别来看,江苏女性从业人员相比于上一次经济普查上涨了 100 万人,而男性从业人员下降了 148 万人,这也符合建筑业工作人员主要以男性为主的特征。

全国而言,建筑业从业人员同样在快速下降,2018 年为 5808.9 万人,2023 年已降至 5115.9 万,下降了 693 万人。江苏建筑业减少的 305 万人,占到了全国减少量的 44%。

建筑业从业人员减少,与房地产市场下行密切相关,建筑设计、土木工程等专业毕业生也面临就业难问题。

三、产业调整

江苏共有 13 个地级市,并非所有城市的从业人员都在下降。

经济普查公报显示,苏南 5 地的二三产从业人员全部上涨,其中南京上涨最多将近 100 万人,苏州、无锡从业人员均上涨了 50 多万。苏北地区中,徐州、连云港的从业人员上涨,但淮安、盐城下降。

而苏中地区则全面下降,特别是南通,二三产从业人员下降了 100 万人,扬州和泰州也下降了将近 70 万人。

南通建筑业发达,素有 " 南通铁军 " 之称,其建筑业总产值超万亿元,是当地支柱产业之一。南通市统计局官网 2023 年底曾发布一篇题为《南通建筑业转型升级研究》的文章,其中提到,截至 2022 年底,南通有 25 家企业获得国家住建部总承包特级资质,数量位居江苏省第一。

该文章称,南通建筑企业业务主要集中在房屋建设领域,对房地产业发展依赖性较强;房地产市场下行,建筑业作为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难以 " 独善其身 "。

实际上,南通在 2023 年已经出台了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在坚守建筑业主业的基础上,要改变以房建为主的单一建筑产业结构,计划推动建筑业企业向大型基础设施领域转型,并鼓励企业出海寻求机会。

结果来看,建筑业下滑并未对南通经济造成太大影响。两次经济普查的 5 年间(2018 年至 2023 年),南通 GDP 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名义)为 6.99%,在江苏省内排名第四,高于南京、无锡、苏州等地。

最近几年,江苏全省经济保持了较高增速,2024 年 GDP 达到 13.7 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与第一经济大省广东(14.2 万亿元)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有学者认为,江苏 GDP 可能在几年内超过广东,也有专家认为双方将呈现 " 你追我赶 " 的局面。

与此同时,江苏 2024 年人口零增长,其老龄化程度排全国第七。与之相比,2024 年广东增长了 74 万人,浙江增长了 43 万人,增量分列全国第一、第二。

江苏在人口零增长、从业人员下降的情况下,经济体量仍在逼近广东。

最近几年,江苏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动力。根据五经普公报,其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的规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数,相比于四经普均上涨了 70% 以上,开展 R&D 活动的企业数量上涨了 41.7%,R&D 经费支出上涨 63.1%。

其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材料产业企业数量占比最高,将近 1/4;高端装备制造业、绿色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等企业也较多。最新数据显示,2024 年,江苏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已达 41.8%。

江苏的目标,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 (ID:urban_evolution),作者:唐俊,题图来自:AI 生成

转载请注明来自研顺网,本文标题:《一个关键数据透视“经济家底”,江苏为何逆势下降?》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