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认为在考研的四门课中,最不用担心的就是政治。考研政治就是在考国民教育和爱国主义,这是我们必须清楚的一个事实。我也是在十月份开始准备政治的,刚开始就是疏通一下知识点,跟着老师一步步学下来,在十二月分之前根本不用太使劲准备政治的简答题,把时间多分给其他科。在考研前的一个月,任四和肖四会相继出版,然后就买这两本书使劲背。
考研数学方面:
解决选择填空。660题选择填空就做数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这本书全是选择填空,大概有800道左右的题量,我当时是每天30道规定2小时做完。先做完全部选择再做填空。并且我是按照第一天高数,第二天线代……这个循环顺序做的。这个方法我自己想出来对付之前提到的“忘记之前内容”的。我想如此循环下去,3天一个周期,全部做完一本书大概就是1个月左右,这样等你1个月下来,就全部都很熟悉了。
考研英语方面:
务必深入探究考研英语的真实试题!不宜提前过多地练习,以免后期缺乏练习材料。我从五月末才开始涉足真题阅读,起初专注于2005年至2020年的阅读,每日两篇。我会记下遇到的新词并写下它们所在的句子,以加深对词汇语境含义的理解。第一轮主要是为了适应题型,感受真实考试的阅读理解难度。完成这八年的阅读后,为了保持学习节奏,我又迅速做了1997年至2004年的阅读,同样记录生词,但不太关注准确率,毕竟这些年的命题风格与近年有所不同。进入七月中期,我开始了第二轮真题阅读的深度研究。这次,我每天处理四篇阅读,接下来四天每天详细分析一篇,参考黄皮书的解析。由于时间充裕,我把每篇阅读的原文都打印了两遍,一份调整了行距方便逐句手动翻译,对照解析后在我的打印版上做笔记并定期回顾;另一份保持原样,用于整理题目,将题目和其对应的文章内容裁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上。这个过程耗时耗力,每天只能完成一篇,但对于后续的真题复习非常有益。如果时间紧迫,不建议采用此方法。暑假期间我完成了这个庞大的项目,对考研英语阅读的模式有了深刻的认识。十月至十一月初,我再次回顾了2005年至2020年的真题,此时我前期的打印资料和真题笔记本起了关键作用。十一月中旬至十二月上旬,我印制了英语答题卡,每周六下午两点到五点进行全真模拟测试,如同之前那样仔细研究真题,整理题型,只是省略了手动翻译的步骤。剩余的时间里,我不断查看之前的真题阅读笔记和错题,特别关注那些难度较大的阅读。这样算下来,我对真题阅读大约进行了四五轮,所摘录的真题词汇也依据记忆策略反复背诵了几轮。
考研专业课方面: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涵盖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四个核心领域。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重要性,需均衡投入时间去深入理解和掌握。
在数据结构中,理解并熟练运用各种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树、图等)及其算法是基础,排序和查找算法则是重中之重。对这些,不仅要求理论上的理解,更要凭编程实践来提升实际操作能力。LeetCode和HackerRank这样的在线平台提供了很好的练习机会。
计算机组成原理则涉及硬件层面的知识,比如CPU结构、指令系统、存储器层次结构等。这部分内容相对抽象,建议结合实际芯片模型进行理解,凭模拟器软件加深理解,例如使用MIPS或x86模拟器进行实践。
操作系统主要关注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等内容。理解操作系统如何调度进程、分配资源以及处理并发问题是关键。阅读经典教材,如《现代操作系统》会有很大帮助,尝试编写简单的操作系统模拟程序深化理解。
至于计算机网络,TCP/IP五层模型是核心,要掌握每层的主要协议和功能,特别是TCP和UDP的特性,以及路由选和拥塞控制等概念。这里推荐使用Wireshark抓包工具进行实战分析,以增强对网络通信的理解。
我的学习方法主要是:先通读教材建立整体框架,精读重难点章节,配合做题强化记忆。我会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将知识体系化。找到一个学习小组或者导师,讨论问题,共享资源,也是极其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