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电子信息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考完试之后我对了答案,客观题是40分。对于客观题,在1000题和风中劲草的题目都做完之后,我主要就是反复看《精讲精练》和《风中劲草》上自己标注的知识点。在考试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刷的题目还是太少了,在最后冲刺阶段,大家可以把质量有保证的选择题都拿过来刷一刷。我大题是30分,算是蛮低的了。其实《肖八》和《肖四》的大题我都背得蛮熟,《肖四》的押题确实也很准,但是我个人觉得《肖四》的答案给得不是很好,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大家也不妨去看看徐涛的《小黄书》。
考研数学方面:
人们常说精通数学就能主宰世界,这话确实不假。数学考试拿高分至关重要,而且它也是耗费时间最多的科目。我认为首先应当深入研读本科教材,并完成课后习题以初步掌握知识。(在这里我想抱怨一下我的大学数学教育,过于基础的教学内容让我轻视了数学的深度,结果没能好好研读书籍,导致后来很多定理和公式记不住,即使反复阅读数学全书,依旧印象不深。)接着,你可以开始使用复习全书,市场上的选择有“二李”和“李王”的版本,我个人比较偏向于前者,但在第二年我也涉猎了后者。通读复习全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尽量多过几遍,实际上不需要每个细节都精通,因为有些过于复杂的题目在考试中并不会出现。我在看书时遇到难题,会尝试思考片刻,如果解决不了就立刻查看答案,理解为何自己未能解答,然后熟记解题步骤。每个人的學習方法各异,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能有效吸收知识的方法。
接下来便是大量练习的阶段。我购买了许多习题集,如张宇的1000题、汤家凤的1600题和李永乐的660题等。660题我做得最勤,两年下来至少做了四至五遍,尽管题目难度颇高,但我感到受益匪浅。坦率地说,我缺乏毅力,许多资料刚开始时充满新鲜感,但能坚持到底的寥寥无几,这是我的一大弱点,希望你们能有所不同,不论使用哪本习题集,都要全力以赴,彻底消化每一个问题,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最后,冲刺阶段的模拟试题尤为关键,历年真题必须反复操练。我自己做真题时会在白纸上写下答案和解题思路,之后再进行修正。后期若有闲暇,多回顾几遍,觉得这种方法很有效。
考研英语方面:
在语文学习中,写作往往被许多人轻视,认为只要在考前熟读几篇范文就能应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认真对待写作同样能够显著提高分数。在提升写作技巧的过程中,固然需要记忆一些优秀篇章,但更为关键的是将这些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转化为不受模板限制、具有个人特色的表达。建议每周坚持撰写两篇文章,并严格控制时间。完成后,与参考答案对比,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只要持续不断地这样训练,定会看到明显的进步。
考研专业课方面:
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涵盖了从经典光学到现代量子光学的广泛知识。在复习过程中,必须牢牢掌握光的基本性质,如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基本原理。这些概念不仅是光学的基础,也是理解和应用光学现象的关键。
对干涉和衍射部分,理解杨氏双缝实验和菲涅尔区的概念非常重要。需熟练运用 Fresnel 和 Fraunhofer 衍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衍射理论的应用,例如光学仪器的设计和光学成像的理解,都需深入研究。
再者,波动光学中的偏振现象是一个难点。马吕斯定律、布儒斯特角以及椭圆偏振光的理解与计算,都需凭大量的习题来巩固。了解并能运用 conoscopic 方法进行晶体鉴定,也是非常实用的知识。
进入量子光学领域,需理解光的粒子性,包括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和波粒二象性的概念。激光作为20世纪的重大科学发明,其工作原理和应用也是考试的重点。要理解增益介质、谐振腔、受激发射等基础概念,并能分析简单的激光器模型。
光学实验技能的培养不容忽视。能够独立操作和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这些都是考试中可能涉及的部分。熟悉常见的光学实验设备,如分光计、光栅光谱仪、偏振镜等,将有助于你在实验部分得分。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多做笔记,整理出自有的知识体系,这对后期复习非常有帮助。多做习题,尤其是历年真题,你更好地适应考试的风格和难度。参加讨论小组或找导师答疑,帮助你解决困惑,深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