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出版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复习策略就是:第一轮看劲草讲义,看一章做一章配套习题;第二轮做考研真题和各种押题(肖8、肖4等);第三轮突击背诵红皮书、《20天20题》里的知识点和先前做过的押题里的大题答案。就这样连轰三下我就直接上考场了。 最后强调一点,考研政治资料千万不要多买,买多了不仅没时间看,还是严重的心理负担(我去怎么还有这么多书要看?),只要精通一本教材或讲义即可,切记。注意:①第一遍请把答案写在自备的本子上,不要在1000题上留任何答案或圈画。②第一轮刷题建议在八套卷出来前完成。③这里有个更好的方法。在第一遍错题记录的时候,如果是理解型题目错了,一定要记下来做好标记;如果是概念型题目,已经记住了就不用再标记了,减少第二轮的复习量。
考研英语方面:
首要任务是词汇学习。当然,这适用于所有人,除了那些特别抗拒的同学。不过,记忆单词并不意味着机械地死记硬背,而是要有策略。按照认知程度,单词可分为未知、熟悉但不精通、以及非常熟练三个类别。对已掌握的词汇,不需要过多重复,只需了解其应用场景;遇到熟悉但不熟练的词汇,必须重点攻克,因为它们往往是成败的关键,可以通过定期复习来强化记忆。至于全新的词汇,如果你像我一样有强迫症,那么最好记住它们。但如果只是为了考研,做到能识别就够了。完成几次考研单词书的复习后,应转向真题中的词汇,特别是阅读部分,整理并反复记忆其中频繁出现的词,尤其是那些含义因上下文变化的词,务必牢记。对于完形填空、翻译和新题型,关注过去五年的单词。
其次,阅读理解至关重要。有人认为阅读得分乘以二大致等于你的英语总分,虽略有夸大,但相差无几。对于提高阅读,我坚信实践出真知,即精读历年真题。我可以诚实地告诉你,我至少精读了15遍阅读理解,泛读无数次,有些篇章甚至能倒背如流。尽管如此,我在最后一次考试中仍然错了两道题,那是因为我反复修改最终仍选错。我没有将真题保留到最后测试水平,我认为这样做可能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但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决定。解答阅读题目时,务必要在原文中找到依据,并记录出题者常在哪里设置问题以及他们喜欢提出哪种类型的问题。例如,若第21题对应第一段第二句,就在题号旁边标注"P1-②",这样复查时会更有条理。
接着,写作不容忽视。我通过背诵优美的文章来丰富素材,小作文只需满足所有要求,而大作文的重点在于条理清晰,紧密围绕主题。至于完型填空、翻译和新题型,多做真题是最佳策略,我也没什么额外的经验可以分享。
考研专业课方面:
关于“出版综合素质与能力”,这门课程主要考察的是对出版行业的整体理解,包括历史背景、行业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等。在学习时,我建议大家首先要广泛阅读,了解出版业的历史脉络和当前的市场环境。深入研究国家的出版政策,因这是决定行业走向的关键因素。提升自身的文字功底和审美眼光也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出版工作本质上是对知识和艺术的再创造。你凭多读优秀出版物,分析其优点,以此提升自有的编辑和审稿能力。
接下来是“出版专业基础”。这部分的内容更偏重于专业知识,包括编辑学、印刷技术、发行管理等。我建议从课本出发,扎实掌握每一个概念,辅以案例分析,理解这些理论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例如,理解并掌握编辑流程,不仅帮助你答题,更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得心应手。对印刷技术和发行管理,虽然可能较为枯燥,但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重要性,帮助你在实际工作中避免很多问题。
在复习过程中,我坚持做笔记,整理知识点,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找出不足并及时补足。我也会参加一些讨论小组或研讨会,与他人交流碰撞出新的思考火花,也了解到不同的观点和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