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会计学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复习,我认为无需过早着手,我自己是从九月才开始的。主要参考资料是《风中劲草》,我先使用了上一年的版本,在九月底新版出来后立即更换。此外,我还购买了配套的《1000题》以及《肖秀荣1000题》。我的学习方法是将一张纸对折,一半列出知识点,转化为填空题形式,另一半则写下答案。复习时,我会遮住答案以自我检测,这种方法对提升选择题能力特别有效。我总共整理了四大本厚厚的笔记,每当完成一章节的学习,就会做《风中劲草》和《肖秀荣1000题》,并记录错题。虽然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种方式繁琐,但我个人认为十分有益,因为它让选择题的知识点深深印在我脑海中,对于辨别多项选择题中的误导选项特别有帮助。至于主观题部分,不必过于焦虑,十一月再开始背诵即可。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五道大题请务必熟记肖秀荣老师最后四套卷的内容,别的资料不必过多关注!
考研数学方面:
初期阶段被视为根基阶段,它的核心任务是为后续的学习建立牢固的基石,而我事后证实这一策略是有效的。教师的专业素质极高,对我的后续复习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一时期,我以《数学大纲解析》为主线,研读了三本权威教材。针对每本书,我都制作了详细的笔记,并悉心完成了教师布置的所有练习题。记笔记旨在深化对关键概念、定理和公式认知及整理知识框架。解题则能检测我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深度并巩固这些基础知识。同时,我深入研读了《数学大纲解析》,从中明晰了考研数学的考核范围、各部分知识要求的掌握程度以及不同考点的命题模式。
考研英语方面:
十二月份到来时,我基本上不再频繁地练习英语题目,而是专注于回顾那些我还感到生疏的知识点。每天早晨,我会朗读填空、阅读理解和翻译部分,同时通过视译来检验自己理解句子结构的能力,这样的习惯一直保持到考试前一天。此外,从十二月开始,我着手整理不同类型的小作文和大作文模板。我想强调的是,市面上的作文书虽多,但有些模板过于复杂,实际操作并不理想,容易导致错误。因此,我认为最适合自己的、易于记忆和仿写的模板才是最佳选择。在12月11日和15日下午,我分别进行了自我模拟考试,使用的是未做过的历年真题,目的是体验考场氛围和测试解题速度,让自己适应连续完成整套试卷的感觉。接下来的日子,我反复研读过去的真题,不断地复习和总结。
考研专业课方面:
会计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它涵盖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等多个领域。在复习过程中,我对这些基础知识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和记忆。例如,理解会计的基本假设、原则和会计循环,这些都是构建会计知识体系的基础。掌握如何编制和解读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这对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至关重要。
管理会计部分则更偏重于决策支持,如成本计算、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等。这部分需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运用会计信息进行企业内部的管理和控制。理解和应用各种成本计算方法,比如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预算,都是复习的重点。
再者,审计部分的内容虽然相对抽象,但却是会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审计的目标、程序和标准,尤其是了解审计报告的出具流程和常见问题,对理解和应对实际工作中的审计问题非常有帮助。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首先要建立一个系统性的学习框架,将知识点分类整理,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多做题,凭练习来巩固和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圳大学的试题通常注重理解和应用,所以不仅要知识点,更要学会灵活运用。寻找历年真题进行模拟训练,熟悉考试的风格和难度。找到合适的学习伙伴或导师,他们的建议和经验帮助你避免很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