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早期学习阶段:精讲精练和红宝书都是不错的教材选择,内容相仿,适合深入学习。如果提前开始复习,比如在暑假或大三下学期,你可以优先考虑购买精讲精练,因为红宝书作为教育部官方的政治考研大纲,通常在九月才发布。我个人开始较晚,所以直接用红宝书作为主要参考资料,两本书各有千秋,你们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至于真题分析,当你需要短暂休息时不妨阅读一下,能帮助你理解政治考试的重点和形式。1000题一般推荐做两次,最后专门重做一次错误题目(主要针对选择题,主观题则不必太在意)。其余的资料,跟随肖老师的指导进行就没错了!
考研数学方面:
我采用的方法相当直观,可以概括为四字原则:海量刷题。在基础知识复习阶段,我按照既定计划研读选定的大部头教材。到了真题和模拟题阶段,我几乎尝试了所有市面上能找到的试题集,包括张宇的二十周年真题合辑、最后八套卷,以及李永乐的经典400题(尽管已多年未更新)。我在两个月内坚持每天一套题并进行深度剖析,总计完成了60套题目。有一点经验值得分享:过度刷题而忽视基础可能导致选择题错误频发,所以我建议大家务必深入理解教科书中的定理。
考研英语方面:
首要任务是积累词汇。我选择的是绿色封面的随机排序版,它包含50个单元。遵循《17天攻克GRE单词》的策略,我把学习周期设定为30天,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原理,每天复习2到4个单元。关键在于持续复现。若是按部就班地记忆,每个部分之间的复习间隔可能会延长至一个月甚至更多,导致很多已学单词遗忘。但这种方式确保每个单元在周期内被反复浏览至少十几遍。我坚持了五个这样的周期,即花费五个月来背单词,到了十月,单词书就可以束之高阁了,因为你会发现阅读理解中遇到的新词已经寥寥无几。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的核心在于理解和应用基本原理。这包括供求理论、市场均衡、机会成本、边际效用等基础概念。理解这些基本原理是构建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你需深入理解它们背后的逻辑,不仅仅是记忆公式或定义。例如,供求关系是如何影响市场价格的,机会成本如何帮助做出决策,这些都是需反复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结合至关重要。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如消费者和企业的决策,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就业和通货膨胀。理解这两者的互动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实际经济问题。比如,在国际贸易中,国家间的贸易政策如何影响国内企业和消费者的决策,这就是微观与宏观结合的体现。
再者,数学工具的应用也是经济学的一大特色。微积分、线性代数和统计学等都是经济学分析的重要工具。例如,边际分析需用到微积分,供需模型的图形分析则离不开几何。扎实的数学基础对理解并解决复杂的经济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案例学习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凭分析真实的经济事件或政策,你将理论知识与现实情况相结合,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例如,研究某个国家的贸易政策变化对其经济的影响,或者分析一次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后果。
定期自我测试和复习也是提高效率的关键。你尝试做各种练习题和模拟试题,以此来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并找出知识盲点。定期回顾所学内容,有助于巩固记忆,防止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