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八月开始复习政治,我复习的流程是,马哲和毛中特、近代史和思修看肖秀荣的精讲精练——期间要伴随做选择题(只有选择题),等大纲出了,把增减知识点进行总结,做完选择题差不多已经十月中旬了,开始找辅导书的大题进行训练,就算知识点不熟,也要写,也可以查书写答案。最后冲刺阶段,每天用两小时背那种背诵版的要点(不断重复,对选择题有很大帮助),这时候看十年真题,选择题作为模拟,大题是很好的参考资料,像马哲的重点会重复考,从真题中找到答题思路。之后是在复习阶段,首先复习马克思和毛概,也就是最重要的两部分,近代史和思修法基可以拖后,也可以在看前面内容无聊的时候看看,这都是可以自己调配的。
考研数学方面:
通常,我会选择下午和夜晚来复习数学,因为早晨往往容易感到疲倦。开始时,建议先通读一遍教材,尝试解决一些示例题和课后习题,但切勿过度沉迷于课本,毕竟它并不完全覆盖考试范围。我曾经在这个问题上耗费过多精力,反复精做课后题,如今回看,实则是无效用功!课后习题不必全部完成,重点放在计算部分。我个人推荐使用张宇的《十八讲》和《九讲》,特别是对于高数部分,非常实用,值得一试!数学题型虽多,但基本规律是固定的,多归纳总结解题方法,对比相似题型,这将大有裨益。多次翻阅并熟记自己的笔记至关重要,甚至可以尝试背诵,显示出数学笔记的价值。在打基础阶段,主要的任务就是听课、记笔记,并反复温习笔记,尽可能地阅读全书。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阅读部分,我购买了一些往年的真题集,并未特别挑选,只是随意选购了几套,反复练习了两三遍。涵盖的范围包括语法、复杂句子解析以及答题策略等,此外,我还使用了张剑的黄皮书进行阅读训练,也尝试了星火的150篇阅读理解,但觉得效果一般。接近考试时,我选择了《大纲配套阅读理解30天30篇》来保持每日1-2篇的练习量。
至于作文,我是在开始做最近十年的试题时同步准备的。对于两类考生,我有不同的书籍推荐:一是倾向于背诵模板作文的考生,我会推荐王江涛的作文书,因为书中详尽地列出了各种类型作文的框架和内容,对于依赖记忆的考生非常实用,不过可能也会让人感到信息过于繁杂;二是思路敏捷或者不愿花大量时间在作文上的考生,我建议每周自行撰写一篇作文以锻炼写作能力。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是一门涵盖广泛且深入的课程,主要包括四大基础:晶体结构、相图、扩散和凝固。对晶体结构,理解各种晶体系统和布拉伐格子是基础,对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的理解至关重要,这部分需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晶体缺陷部分,如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的理解也是考试的重点。
相图的学习需掌握基本的相律,并能理解和分析简单的二元、三元相图,理解各相区的性质和转变过程。这部分需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多做题,多画图,真正理解其内涵。
再者,扩散和凝固是材料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过程。扩散理论包括菲克定律和扩散机制,凝固则涉及结晶动力学和形态控制等,这些都需从微观角度去思考和理解材料的变化。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记忆+实践”是王道。对复杂的理论,先尝试理解其背后的物理图像,凭记忆加深印象。多做实验,凭实践来验证理论,这样既能提高兴趣,也能加深理解。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的练习必不可少,它们帮助你了解考试的难度和题型,找出自有的薄弱环节。
我还推荐使用一些辅助工具,比如参考书、在线教程或者教学视频,它们从不同角度解释知识点,帮助你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参加学习小组或找到研友,相互讨论,共享资源,共同进步。
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和心态非常重要。每天定时定量地复习,避免临时抱佛脚。遇到困难,要有耐心,自己有能力解决。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即使面对挫折也不轻言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