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理论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认为政治科目给人一种不确定感,难以估量别人的准备程度,自己则常常感到思绪混乱。但在后期做综合题目时,即便我没特意死记硬背,答题也能接近标准答案。所以我建议大家按照常规步骤复习。我购买了风中劲草的三本书,一本用作背诵,一本用来做练习,一本用来核对答案。专心致志地做题,认真改正错误,对于不明白的知识点要深入理解。此外,我还打印了许多学习资料。至于背诵的部分,由于老师的讲解帮助我很多,减少了机械记忆的工作量,我会每天花一小时做相关的选择题并校对答案。在解决了选择题之后,留下的十多天时间里,我专注于背诵关键章节和回顾主观题。这时,参加辅导班的好处就显现出来,因为有些章节的主观题不太可能成为考点,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有针对性地去记忆,当然,理解仍然是基础。当然,肖四的资料是必不可少的。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的数学考试出现了不少新颖的题目类型,大题目相对规范,但前面的选择填空题却让人颇费脑筋,明显感到自己的训练不足。从四月起,我开始了独自学习高等数学的旅程,仓促地在暑假前完成了初步的学习,尝试做了李永乐的全书,却发现完全无法下手,只能浏览,内心焦虑无比。之后,我对每个概念都学习了一些解题策略,到了后期做题时,这些技巧显得极其实用。学数学切记不能光看不动手,看得再多也不如亲自动手做三次。直到十一、十二月我才勉强完成了全书的三遍复习,真题也刷了两遍,第一次按照模拟考试的形式,每天早上一套,严格计时,这样的练习对我帮助很大。我大概只做了两三套模拟题。数学是我投入最多时间和精力的科目,同时也是我最后最有信心的部分,因为我深信这是提升分数的关键,我对此还抱有一丝丝期待。
考研英语方面:
关于写作部分,我想特别强调一下!首先是小作文,得分10分加15分的大作,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对于小作文,建议参考张剑的作品,理清每一段的主题思想,避免过度依赖固定的模板。我个人未曾背诵完整的模板,但会自创一些高级且有影响力的句子和词汇,这样的做法已经相当有效了。至于大作文,虽然也有其模式可循,差异性并不太大。你可以形成自己的写作框架,针对不同类型的图表灵活运用,这样一来,你就成功在望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西方经济学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微观经济学会深入探讨个体决策者,如消费者、企业的行为以及市场如何分配资源。宏观经济学则更关注整体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失业率、通货膨胀等。理解这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是学习的基础。
在微观经济学中,供求关系、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垄断)等内容是重点。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边际效用递减法则、成本-收益分析、帕累托最优等概念至关重要。博弈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也是考试的热点。
对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核算、AD-AS模型、菲利普斯曲线、货币银行理论和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等都是需掌握的核心知识点。尤其要理解GDP的计算方式,熟悉IS-LM模型和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应用,并能结合现实经济情况进行分析。
在复习过程中,我建议先通读教材,建立基本的知识框架,凭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来检验和巩固理解。对难以理解的概念,凭查阅相关文献或者观看教授讲解的视频来加深理解。定期回顾和总结是非常必要的,因经济学知识体系庞大,只有不断重复真正内化。
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关注时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记忆。例如,你尝试分析新闻中的经济政策或市场现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反映或违背经济理论的。
不要忽视课程论文的写作训练。这不仅能够提升书面表达能力,还能帮助你深入思考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