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工程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习惯于每日抽出空闲时间来温习课本,特别是政治的后几章节,由于我对历史有兴趣,理解起来相对轻松。大约在十月底,我已经完成了精讲精练的第一遍阅读。由于肖秀荣的八套卷,通常称为肖八,要到十一月中旬才会发布,于是我在那之前重温了一千题中的错题,并且做了往年的真题选择题。当肖八问世后,我就开始着手解答,不过并不太纠结于得分。正如肖大所强调的,肖八的主要目的是找出知识盲点,因此其难度可能略高于真实考试。
考研数学方面:
大约3月份开始正式复习,一开始看课本,选择性做课后题。过了一遍之后,发现巩固的不太扎实,于是开始看课本和本科笔记,并开始做1800题,这个时间比较长。大约用了两个月。基础强化全部完事之后,大约已经十月中旬了,此时1800题大约做了三分之一(我承认题目做的有点少,大家还是多练些题,提高正确率)。十月中旬左右,开始做真题。严格限时,规范评分,及时分析,查缺补漏。难度不大,比平时做的题目简单。但此时暴露出一个问题,有的会做的题目做不对(望大家以我为鉴,平时还得多练习,养成好习惯)。很多同学过于重视真题,想着多做几遍。但我认为大家还是不要期望太高。一来再做几遍,可能不会有实质性效果,二来每年真题考察的知识点真的很少,全面按照大纲复习巩固好知识点才是最重要的。建议大家可以提前研究一下近两年真题,一开始就适应这种风格,受益无穷。12月的时候,真题基本上做了一遍,留两套最后做。后期买了套模拟题,难些,不过不用太纠结对错得分了,最后阶段心态很重要。忘了说一点了,就是要养成做笔记和及时总结的习惯。我的数学知识点笔记是四大本,最后将数学核心知识点全部浓缩到三张纸(用了我一周的时间),基本涵盖了所有考点。
考研英语方面:
我选择的是张剑黄皮书的基础阅读部分,虽然难度略高,但感觉风格与实际考试极为相似。大家都推崇张剑的黄皮书,我也购买了一本。然而,我发现其解析过于详尽,后来转向了何凯文的真题阅读解析,它的使用体验极佳,条理分明(我个人强烈推荐)。对于模拟题,我认为没有必要,我一套都没有做。如果后期缺乏练习材料,我建议重新研读真题,因为熟悉真题总是有益无害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本概念是关键。机械原理中的“力”、“速度”、“加速度”、“运动副”等基础概念必须清晰,因后续的所有理论和计算都基于这些基础知识。我会凭阅读教材,结合实例,深入理解每个概念的含义和应用。
掌握机构分析是核心。机构分析主要包括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要能熟练运用瞬心法、速度分析图解法、加速度分析图解法进行分析。这部分需大量练习,凭绘制图形,理解各部分的相对运动,逐步提高分析能力。
再者,动态设计和动力学问题也是重要考点。这就需掌握动量、动能、势能、达朗贝尔原理等,能够解决复杂的动力学问题。对这类问题,我会选先从简单的力学模型开始,逐渐增加复杂性,不断挑战自我。
创新思维同样重要。机械原理不仅仅是一门理论课,更是实践性的学科。需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比如设计一个新的机械装置或优化现有的机构。这就需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强调的是复习策略。机械原理的知识点繁多且相互关联,所以复习时应形成知识网络,把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定期做题和模拟测试,检验学习效果,找出薄弱环节,及时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