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日语语言文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的选择题来说,质量远胜于数量,精读一本书就足够了,关键是彻底理解,如果可能的话,多次复习会更有效。初次阅读时速度慢是正常的,我也会感到焦虑,但我提醒自己,理解才是关键,一次深入的理解比匆匆忙忙地看许多遍更有价值。至于做题,我认为最好是将时间投入到深入理解红宝书上,逐字逐句地去思考其含义。日程允许的情况下,再考虑做题。每一套模拟试题都要认真对待,尤其是错误的部分,需要仔细剖析。我曾经的误区就是不愿意深究错误,结果反复出错。例如,后期的肖四、任四、最后五套卷和风中劲草的模拟题都是很好的练习材料。进入最后一个月,可以选择一本重点题目集来背诵,通常是肖四,并结合你自己的参考资料。如果前期对书籍理解深刻,背诵就会变得迅速。另外,尝试自己解答模拟题中的大题,特别是哲学部分,其实哲学的观点并不多,你可以边学习边整理,同时观察模拟题如何应用这些观点,自我总结非常重要。对于主观题,我强烈推荐肖老师的资料。我的策略是只熟记四套卷,尽管八套卷没有完全记住,但答题的主要思路已经烂熟于心。我从11月开始准备主观题,从历年真题出发,归纳问题和回答的角度,仅完成了八套卷和四套卷的训练。无论跟哪个老师的课程,主观题都需要背诵,因为在考场中,一些标准表述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事先积累一些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考研英语方面:
新题型比较容易,类型主要就是排序,根据关键词来判断主语和主语是否对上英语一今年相对比较简单。主要用书:黄皮书全套、王江涛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张剑模拟5套卷。英语复习主要是两块,一个是阅读,一个是作文,其中阅读是重中之重。阅读的训练最好是从考研初期就开始着手,这个阶段主要是背单词,背单词最好重复个5-6遍,我就是背单词的遍数太少了,在后期做阅读模拟题的时候,有些单词影响做题,而最尴尬的是这些词还是以前背过的,可见背单词这个过程要多重复,在后期也要留一些时间回顾以前的单词,才能保证不忘,比如后期有点累的时候,就用这些零碎的时间,换换脑子背一背单词,就足矣,因为到后期基本上很多单词你已经很熟了,每天刷几个list很快,不怎么费时。阅读的后期强化阶段主要就是做往年真题、做一定量的模拟题。真题我是从97年开始做,一共做了两遍,多做真题,总结一些选项正确、错误的类型,对把握出题人的思路也是有帮助的。作文我是最后1个月开始看的,感觉时间还是有点紧,复习的很不充分,提前一个半月或两个月可能更稳一些。我主要是找了些通用模板,找了一些通用的句型,在考试中也都用到了。考前用考试的答题纸练练速度、把握一下各段的字数,尤其要注意的是字一定要写好看点,如果字不好的,提前可以在空闲时间练练。其他的部分,如完型和翻译我只是做了真题,其他练习没怎么做,毕竟性价比有点低,如果复习时间早的话,也可以找一找技巧和方法。作文肯定是要总结模版的,后期在背诵的基础上,多总结几套就好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综合日语”,这门课程涵盖了大量的词汇积累、语法知识、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我认为,日语的学习重在日常积累。每天都要坚持背诵新单词,凭阅读日文文章来熟悉语法结构,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力。听力训练也不可忽视,凭观看日剧、听日语歌曲或者收听日语广播来提升。口语方面,找语伴进行对话练习,或者模仿日语原声,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日语翻译”需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好的文化背景知识。对翻译技巧,我建议多参考权威译本,分析其翻译策略,比如直译、意译、增译等。广泛涉猎各类日本文学作品,了解其文化内涵,这对准确传达原文意义至关重要。我还推荐使用在线翻译工具辅助学习,但要,它们只能作为参考,不能替代人工翻译的深度和灵活性。
“日语写作”不仅考察语言运用能力,更看重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我会定期写作短文,并老师或有经验的同学进行批改,以此改正错误并提高文笔。关注时事热点,尝试用日语去表述,能帮助在写作中展现深度和广度。记得,写作不仅仅是语言的游戏,更是思想的呈现,所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