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复习来说,首先便是不能有畏难和凑活着复习的情绪,80分和60分的差别还是很明显的,需要重视起来;其次,政治是最不能够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科目,重点、次重点和非重点在复习的过程中要逐渐明确,在一轮轮的做题和记忆的过程中要形成自己的框架,在后期背诵和整理要点的时候要不断地强化自己形成的知识体系;第三,政治复习的过程中,题目的确是需要而且是必须要做的,但是一定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做题的前提是需要对一章或者一节的内容认真复习一到两遍以后再拿题目当做检验复习效果的工具,根据做错的题目,对应到知识点再做强化记忆。我认为,在暑期到最后做模拟题之前,一本肖秀荣1000题便足够,在10月底才做完的1000题,1000题完成后算是对自己几斤几两有了大致的认识。最后,11月和12月的集中背诵和做模拟题的阶段是整个政治复习最重要的时段,在这段时间各种模拟卷小册子公众号整理的知识精要满天飞。因为复习到最后时政热点知识要点都是大同小异,各种秘诀精要也大都是从各种模拟题的答案中摘取,我认为在这段时间最好的复习方法把他们出的模拟题做透按照自己的框架整理好,最后将模拟题中的分析题要点放入到自己的框架中背诵,这样便与自己之前的学习做好了衔接,避免了最后阶段的分析题背诵与之前的复习脱节。政治呢,选择题要多做几遍,求多不如求精。大题呢,就使劲背吧,背吧,能背多少就背多少吧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一定要多做题多做模拟,不要因畏难就不去做,我记得当时有同学因为说张宇题难,就没有做8+4,但初试后发现,其实难题更考察的知识应用水平,我开始做张宇的题已经是11月底了,之前没有接触过张宇的任何资料,但是仍不妨碍做题。我做8套大概能有110—140,4套的话分太低了就不说了,嘿嘿,其实也没有多难,主要是运算步骤增加了,很多题目设了不少陷阱,所以,个人觉得,张宇的题还是很有必要做一做的,很能查漏补缺,并没有偏离基础。我一做选择我就感到了满满的套路,挖了很多坑,但只要基础扎实,还是可以拿个不错的分数。做模拟的时候一定要严格定时,而且步骤尽量写完整,如果觉得时间不够,可以挑几套出来定时模拟,要有上考场的那种感觉。我觉得,真题的话2小时内基本要做完,模拟题的话也是,尽量要在2个半小时内做完,这样的话等你真正上考场了压力才不会太大。多做题,多查漏,这点应该可以通用。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建议是卷子一定要成套的做。包括我在内,很多人都喜欢把英语题分开做,今天做几篇阅读,后天做几篇完形。这样对于初期的训练当然好,但是不能用在后期的复习上。我复习英语的时候最大的感觉就是——头晕,非常的头晕。前一半的时候还好,到后面脑子都不转了。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平常自己总习惯拆开做题,及时冲刺的时候也只是两天做一张卷子,这样的强度完全适应不了。考研考验的不仅是知识水平,更是耐力和注意力。没有平常如此强度的训练,考试是不可能发挥正常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生物信号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生物信号是指从生物体内获取的,反映生理或病理状态的电信号,如心电图、脑电图等。需深入理解这些信号的特点,如非线性、非平稳、噪声大等特点,并能用专业的术语进行描述。
掌握信号的基础理论是基础中的基础。包括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等,这些都是分析和处理生物信号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傅立叶变换,它在频率域中解析生物信号的能力十分强大。滤波理论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设计和应用各种滤波器去消除噪声,提取有用信息,需熟练掌握。
再者,对生物信号的采集、预处理和分析步骤要有清晰的认识。这包括传感器的选、信号放大、抗干扰措施、数字化过程以及特征提取等。这部分内容不仅需理论知识,还需一定的实验操作经验。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实践出真知”。理论学习的,应尽可能多地接触实际的生物信号数据,凭MATLAB或者Python等软件进行仿真和分析,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多做相关的习题和模拟试题,以检验自有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非常有效。与同学一起探讨问题,碰撞出新的思考,也凭解释他人的问题来巩固自有的理解。利用网络资源,比如学术论坛、在线课程,获取更多的参考资料和解题思路。
要保持对这个领域的热情和兴趣。生物信号处理是一个交叉学科,涉及到生物学、物理学、数学等多个领域,持续的兴趣和热爱会驱使你在困难面前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