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从九月起,我开始研读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并同步完成他的1000题,每学习一个章节就对应做相应的习题。直到十月中旬,我已经全面复习了一遍,这里的“复习”并不意味着匆匆浏览,而是投入地深入学习,特别是对关键知识点的把握。在十月中期结束后,我开始了风中劲草的记忆,同时也对1000题进行了第二次刷题。制定好每日的学习计划至关重要,明确自己需要背诵多少页,并确保能在最后期限前完整地复习一遍。我在网上看到一些备考建议,有人提到为了达到70分,他们背诵风中劲草高达三遍,甚至有人背了五遍。我认为这应根据个人能力来定,如果你能快速记忆且保持良好的效果,多背几次确实有益于加深理解。在此过程中,不断巩固知识点是必要的。到了后期的冲刺阶段,肖八和肖四是主要攻克的目标。如果时间允许,最好是两者都进行背诵;若时间紧迫,专心背诵肖四也足够了。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初期要着重背单词,也可以背高频词汇,直接练习考研真题的阅读,在阅读中会增强对单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将真题直接买了,推荐张剑的真题解析。真题推荐多做几遍,不推荐做模拟题,前期可以只练阅读,每篇阅读做完在批改后要对原文进行翻译,并对照翻译进行比对,以此来练习翻译,同时也可以整理好的句型,留作作文用。作文的话可以将各种主题的都选一些来背,至少背20篇,书信也是要至少掌握10个体裁的,以应对各种主题。想考取高分作文很重要,尤其是目前的形势决定了你需要尽可能地拿高分。在模板的基础上总结自己的模板,能够熟练运用,试写各种话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首先,对于《中国语言文学综合》,这门课程涵盖了从先秦到现代的汉语发展历程,以及各时期的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重点在于理解和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特点,如古汉语的词汇、语法,以及诗词曲赋的形式规则。同时,要深入研究各个时期的文学思潮和重要作家作品,例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学习时,我建议大家多读原著,通过阅读来感受语言的魅力和文学的精神,同时结合相关教材和参考书进行系统学习。其次,《中国语言文学基础》则更偏重于理论和方法论,包括语言学的基本原理、文学批评的方法等。这部分需要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科学性分析,如音韵、词汇、语法的研究方法;同时,也要熟悉各种文学理论,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并能运用这些理论解读文学作品。在学习中,我会定期做笔记,整理出关键概念和理论框架,然后尝试用所学理论去分析实际的文学文本,以此巩固理解。复习这两门课,我特别重视笔记和总结。每次学习新知识,我都会详细记录,尤其是重要的概念和例子,以便后期查阅。同时,我也坚持定期回顾,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或者做模拟试题来检验自己的理解程度。此外,我还参与了一些线上讨论小组,与其他考生交流,共享学习资源,这对我的深度理解和应用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