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最佳的政治理论学习起始时间是7月,过早可能会导致记忆不牢,而太迟则可能造成记忆困难或需要大量额外时间。规划时,应根据个人打算复习的次数来设定每日的学习量,比如按页数分配。不推荐依据每天设定的学习小时数来规划,因为若仅规定一小时学习政治,要么难以确保学习质量,要么可能导致进度滞后。
考研数学方面:
我是从3月开始看课本的,只是大概过了一下,之后就没碰过,大概到5月份开始看的数学全书,刚开始觉得看完课本有一定基础了,而且本科数学也不错,觉得全书应该不成问题,但是一接触才发现很难啃,一章节大概要两三天才能看完,刚开始是一题一题盖住答案做的,有些没有思路,有些做错了,所以挺受打击的,以至于到后来看到不会的就看答案,之后改掉了,大概六月份底认真做了一遍,但是还没有完整的体系。就这样到了七月中下旬,暑假期间留校复习,又刷了一遍复习全书,这一次对知识有比较系统的了解,知道每条题目考的什么。第二遍刷全书的时候做了660题,虽然都是选择填空,但有些计算量比得上大题目,很有参考价值。660题刚开始错了好多,而且做到后面会发现有很多点重复考。到8月底做完了一遍660。9月份开学就没有去上课,开始刷第三遍全书,第二遍660,之后再做历年真题,从前往后做,留两年最后练手计时。做题目不要在意分数,重要的是掌握知识点。到了10月中旬,已经做完了10几份真题了,这时候买了市面上流行的张宇的模拟题,汤家凤的,李永乐的,反正能买的都买了。刷完一半就到了11月中旬,这时候开始做第二遍真题,同时准备错题本,将同类型的题目归类。十二月开始做张宇的八套卷,也买了四套卷和合工大的,但是真的四套卷太难了,一提笔就不会,最后默默放弃,主要做李永乐的6+3和真题错题。最后两天拿出少两年的真题练手。总而言之,书不在多,而在精。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理解,这个是考研英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整个复习最重要的一环。真题是考研英语绝对的一手资料,必须好好利用。在复习之初准备四份近十年真题,第一遍只要不分析,这是熟悉真题套路。第二遍分析错题类型,挖掘原因,此为深化理解出题思想。第三遍之前,看一看黄皮书,注重常见类型解题技巧。第三遍注重单词和全部题目的解析分类,深度挖掘出题者的思路和题目的迷惑设置。第四遍注重句子分析和段落层次关系,把握住常出现题目与前后文关系。
考研专业课方面:
这个科目涵盖了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知识,包括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四个主要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重点和难点,需逐一攻克。
对数据结构,理解并熟练运用各种算法是核心。例如,链表、树、图的操作,排序和查找算法等。你需深入理解它们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这将在解决问题时起到关键作用。动手编程能力也非常重要,多做实践题目加深理解。
计算机组成原理则需理解计算机硬件的工作原理。CPU、存储器、输入输出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工作流程要清晰。特别是在理解指令系统和计算机构成这部分,一定要有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够构建出整个计算机运行的模型。
操作系统的学习,重点关注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管理。理解操作系统的并发、同步和通信机制,掌握虚拟内存的概念和页式、段式、段页式管理方式。设备管理和磁盘调度也是考察的重点。
是计算机网络,TCP/IP五层模型是基础,每一层的功能和协议都要熟悉。尤其是TCP和UDP的区别,HTTP、FTP等应用层协议的工作原理,以及网络路由、拥塞控制等内容。
学习方法上,我推荐使用“阅读-理解-实践-反馈”的循环模式。先凭教材或网课进行系统学习,凭做题或项目实践来深化理解和应用,凭错题整理和知识点回顾来查漏补缺。定期模拟考试也很重要,它能帮助你适应考试节奏,提升答题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