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大约在10月份我才着手准备政治,起步较迟,因此我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在这个科目上。我在政治上的分数并不突出,可能对其他人来说参考价值有限。不过,我要强调的是,政治并没有人们通常想象中的那样困难。初期我做了肖秀荣的1000题,初次尝试时,几乎每三题就错两题。但随着反复练习,你会逐渐掌握解题的窍门。千万不能轻易放弃!对于主观题,我主要背诵了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考试前我感到极度紧张,甚至出现失眠,但看到试卷后发现主观题其实并不刁钻。如果目标是取得高分,建议查阅其他备考经验帖。此外,风中劲草的第一本摘要了重点,对我有所助益;第二本是练习册,第三本则是答案集(我个人没怎么练习,不做过多评价)。至于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题,我没能全部背完,但选择题部分确实有所帮助。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是重中之重,所以我重点讲一下这个的复习:考研英语有个说法,得阅读者得天下,其实这话表明了阅读分数在总成绩里的比重是最高的,该得到重视。关于阅读,同学可以做的真题并不多,所以在八九份的时候,大家可以先拿着真题来练习,从你可以搜集到的最早的年份开始,一年一年的往后做,错的较多的篇幅可以反复联系。直到进入十月再开始第二遍碰触珍贵的试题,而真题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做三遍,至少三遍,别管你是否一遍之后就记住了答案,这三遍不只是做题,也是重复记忆单词和老师出题规律的时刻。
考研专业课方面: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这门课程,它的核心在于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相互影响。你需广泛阅读,不仅限于经典名著,也要关注现代和当代的作品。理解各种文学流派,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以及它们在全球范围内的演变和发展。注意培养跨文化视角,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美学价值。在复习时,我会建议构建一个详细的时间线,梳理各时期的主要文学现象和代表作家,这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至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基础”,这是对比较文学理论和方法的深入学习。重点掌握主要的理论框架,如平行研究、影响研究、主题学等,并能灵活运用到具体的文本分析中。了解并理解不同学者的观点,如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等,这些都是考试的常考点。学习这部分时,我倾向于凭阅读原著和相关评论来深化理解,做笔记,整理出关键概念和观点。
在学习过程中,我强烈推荐参与讨论或小组学习,这样互相激发思考,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定期写作论文或读书报告也是极好的实践方式,它能帮助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分析能力。
持续的阅读和写作是提升这两门科目的关键。每天设定一定的阅读量,保持对新文学动态的关注,不断积累素材。写作则帮助你更好地消化吸收所学,形成自有的见解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