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旅游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在政治考试中,面对选择题时,如果遇到难题,应信赖你的直觉,切勿轻易改动初步选定的答案,我自身的经历就是鲜明的教训。因此,那次考试我在修改了两道题目后,决定果断提前交卷离场。至于主观题部分,虽然需要展现一定的创新思维,但通常都有固定的答题模式。按照先阐述理论再结合实际的原则作答,这是我们早在初高中时期就被教导的方法。尽量详尽地回答,书写工整,层次分明,并做好标注,这样能让阅卷人一眼看清你的思路。备考初期,建议购买《疾风劲草》和考研大纲解析,仔细阅读一至两遍。对于选择题,完成《1000题》就足够了,接近考试时,可以做一些模拟试题如肖八、任四、蒋五,熟记这些题目的答案,重复复习是关键。大题部分,只用背诵肖秀荣的四套卷,他的预测准确率很高,即使没押中原题,也能帮助你找到答题的方向。务必全文背诵,政治科目主要就是巩固选择题知识,集中精力记忆大题。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的数学考试出现了不少新颖的题目类型,大题目相对规范,但前面的选择填空题却让人颇费脑筋,明显感到自己的训练不足。从四月起,我开始了独自学习高等数学的旅程,仓促地在暑假前完成了初步的学习,尝试做了李永乐的全书,却发现完全无法下手,只能浏览,内心焦虑无比。之后,我对每个概念都学习了一些解题策略,到了后期做题时,这些技巧显得极其实用。学数学切记不能光看不动手,看得再多也不如亲自动手做三次。直到十一、十二月我才勉强完成了全书的三遍复习,真题也刷了两遍,第一次按照模拟考试的形式,每天早上一套,严格计时,这样的练习对我帮助很大。我大概只做了两三套模拟题。数学是我投入最多时间和精力的科目,同时也是我最后最有信心的部分,因为我深信这是提升分数的关键,我对此还抱有一丝丝期待。
考研英语方面:
我从未尝试过模拟或针对性训练阅读,原因是我觉得这种方式可能不够准确,况且我连真题都没时间全部完成。大约五月份时,我从1997年的英语题目开始做起,此前主要专注于背单词和学习语法规则。起初,我每天解决一篇文章,用的是黄皮参考书。我会标记出所有不熟悉的词汇,包括那些记忆模糊的,然后逐字逐句对照原文翻译,错误的单词会抄录在笔记本上,同时也会记录不懂的短语,因为这些短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可能会有很大差异。这样的流程通常需要耗费两个半小时左右。我一直做到二十年前的题目,那时已经到了九月开学的时候。
接下来,我把每篇文章抄写在笔记本上,并逐一对照翻译,再与原文翻译对比,这个过程中,我会发现许多未察觉到的问题。这一轮结束后,我感觉到自己的进步。于是,我又回头从2007年的题目做起,这次每次做两篇,因为之前的练习让我对这些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当然,仍然会出现我不认识的单词,我会继续标注,完成后再在我的笔记中标注重点词汇。我会分析错误的原因,如果是翻译错误,就重译那段内容;如果是因为受到干扰项的影响,我会研究它是如何设陷并使我忽视正确答案的。此时大概是十一月初。
之后,我专注于近两年的题目,同样是一边做一边写下翻译,以确保不错过任何单词。我采取的方法是第一天下午做一篇阅读,第二天处理翻译和写作,两者交替进行。这样持续到接近十一月底。由于英语的新题型相对简单且数量不多,我都完整地做了几遍就没有再重复。
在整个过程中,我始终注重基础的巩固和理解的深化,以此提高我的阅读能力。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并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管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涉及到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多个方面。对每一个核心概念,不仅要能准确记忆,更要深入理解其内涵和应用场景。例如,理解什么是有效的决策,如何制定合理的计划,以及如何凭组织和领导实现团队的目标等。
关注管理学的经典理论和模型。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这些都是管理学的基础,也是考试的重点。还要了解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比如系统理论、权变理论等,这些都会在论述题中出现。
再者,案例分析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管理学的很多知识点都需凭实际案例来理解和运用。多阅读一些企业管理的实例,分析他们的管理模式、决策过程和效果,这样既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也能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熟悉并掌握研究方法也是重要的部分。无论是定量还是定性研究,都需一定的统计知识基础和批判性思维。尤其在答题时,能够运用恰当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会答案更有深度和说服力。
练习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不仅能帮助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还能检验学习效果,找出自有的薄弱点,以便针对性地复习。
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好的心态也非常重要。考研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但只要你坚持下去,每天都有所收获,你就一定能在考试中发挥出最好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