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购买了大纲解析作为政治复习的起点,每天同步完成1000题的相关章节练习,整个过程大约用了一个月来完成首次复习。初次复习的重点在于领会概念,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需要构建清晰的框架,此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时间线索也需理顺。进入第二次复习阶段,大纲解析的主要作用变成了巩固记忆,同时配合背诵风中劲草,并再次刷1000题对应的题目,这个过程大致占据了半个月的时间。二轮复习完毕后,大量背诵工作接踵而至,包括风中劲草、八套卷以及各类预测卷,其中肖秀荣的押题卷尤其值得关注,毕竟他今年精准预测了四道大题。在此期间,可以抽空学习徐涛的选择题策略和任燕翔的主观题技巧。政治学科讲究的是熟练度和记忆力,必须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回顾,特别是选择题部分,错误率应尽可能降低。早晨醒来时,我会翻阅所做的笔记。到了九月底,完成了基础课程的学习和1000题的跟进,解题速度提升,焦虑感也随之减少。起初不必过于着急,因为大部分人都在同一时期起步,关键是要每天都专心致志地学习。
考研数学方面:
我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一直以来我的数学成绩都很不错。在本科阶段专攻金融,学习了高等数学等课程,而我在大学期间最引以为豪的就是所有的数学课程都取得了满分的成绩。为了提升数学,我主要使用的是李永乐的三本书籍:复习全书分阶训练、660题以及历年真题集。每天我会规律地投入三个半小时进行复习,待到各种模拟试卷发布时,我会挑选一些来做。除这套资料外,我还额外完成了张宇的最后八套卷和最后四套卷,这样就接近考试时间了。对于处理数学错题,我认为在感到疲倦时或遇到类似难题时回顾它们会很有帮助。从六月起,我就开始复习教科书,依次完成了复习全书、660题,并且解决了30年的真题试卷。
考研英语方面:
每日坚持浏览词汇,让它们在眼前频繁出现,时间一久,记忆便会自然而然地形成。我偏爱那种无序精选的单词列表,它精简而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我的词汇书籍通常来自于购买真题套组的赠品,一本包含了考研必备的2000个词汇,另一本则是汇集了历年试题中出现的陌生词汇(按高频、低频和未出现频率分类)。我习惯每天投入一至两小时来背诵,并尝试联想拓展,例如,我会将学过的同义词和相似拼写的词整理在一起,这样一来,每次遇到某个词时,也能同时回顾其他相关的词汇。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基础知识,如数据结构和算法,这是所有计算机科学的基石。你需深入理解各种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树、图)的特点和操作,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算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工具,熟练掌握排序、搜索等基本算法,并理解其时间复杂度,将对解题能力有极大提升。
软件工程部分,重点在于理解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要掌握常用的软件开发模型,如瀑布模型、迭代模型、敏捷开发等,以及相关的文档编写规范。理解软件质量保证和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也是必不可少的。
再者,编程语言的应用,虽然不同学校可能侧重点不同,但C++、Java或Python等至少一种编程语言的扎实基础是必须的。不仅要会写代码,更要理解代码背后的逻辑和运行机制。多做实践,凭编写小程序或者参与开源项目,提高编程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关键。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又能促使深入理解理论。所以,建议大家在复习时,结合实际项目进行练习,比如参与一些小型的软件设计或编程比赛,这不仅能检验学习成果,也能你在实战中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