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提及政治,如今总让人感慨万千,当初学习时的艰难我还记忆犹新,最终只是勉强过关。我是九月下半旬才开始复习的,初次翻开“红宝书”时匆匆浏览,几乎是边翻书边做(肖)1000题,但这使我陷入了困境。由于投入的时间并未用于深入理解,成效甚微,于是焦虑感逐渐升级(随着考试临近,时间愈发紧迫,压力也越来越大)。这门课无疑成了我所有学科中最为棘手的一个。所以我建议大家第一次复习时务必认真对待,不要敷衍了事,因为在后期,每一分钟都极其宝贵。提前打好数量题的基础,深入理解知识点至关重要。在完成“三件套”后,我个人推荐购买肖秀荣编写的《知识点提要》;许多人推崇疾风劲草的背诵资料,我虽也曾购入一本,但对其独特的配色风格感到难以适应,加上听说其内容错误颇多,便决定放弃。事实表明,即便那些立志背诵疾风劲草的同学,到最后也没几个人真正做到。如果你的目标不是在政治上取得80分以上,那么就别再纠结于背诵选择题的知识点了,那实在是消耗不起的时间。
考研数学方面:
日常练习时应提升效率,避免拖延,尝试设定时间限制来训练自己在高压力下的思维能力,因为这正是考试的真实场景。不少同学长时间自学后,容易忘记考试的实际感受,导致真正上考场时感到陌生和不适应。因此,在平日练习中需以考试的标准要求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提高解题速度。我个人使用了二李的复习全书,发现其中的知识点详尽,配套习题也非常经典。七、八月份完成了第一遍,当时有些困惑,但随后我一直反复研读这本书,到十二月已经做了大约四遍。每完成一章,我都习惯性地梳理思路和解题策略(这是非常关键的)。我认为数学学习重在理解,不必追求数量庞大的练习册。另外,借鉴了一些学习技巧,我在考前尝试了400题,以熟悉考研题型并控制答题时间。个人认为400题难度高于真题,且其前面几套可能比后面几套更难,所以如果刚开始做成绩不佳,大家千万不要惊慌。
考研英语方面:
这个英语成绩我还是比较满意的,英语这个东西补一阵子感觉就来了,这贵在不间断,保持语感。重点练习英语作文。这个一个少投入高产出的题型。我从网上下了考研英语作文还是要报个班的,听老师讲如何准备大小作文,如何15min内默写一篇作文,练习真题作文。小作文我用的是《热点话题30篇》,可以背背上面的作文,用用模板即可。大作文用考研英语作文绿皮书,上面有不错的范文,很多句子写的真心很棒,不过感觉有点难,基础不好的同学就不要用了吧。11月-12月考前最后冲刺:英语(一)、(二)真题二刷,除了作文,阅读+新题型+翻译+完型都做,控制时间,关注错题,整理笔记,两天一套题;背诵并默写课上老师给的一些资料,按照类型整理适合自己的模板;结合唐静老师《拆分与组合翻译法》练习翻译;扇贝打卡。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主要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如消费者、企业)的行为和决策,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个经济体的运行和政策。这两部分都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应用基本理论。
在微观经济学中,供求关系、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生产者利润最大化、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寡头等)以及博弈论是核心内容。理解这些概念并能进行案例分析至关重要。例如,你凭实际市场现象来思考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价格决定和产量选。
对宏观经济学,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是重点。要理解这些宏观经济指标如何影响经济活动,并能运用IS-LM模型、AD-AS模型等工具进行经济周期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先从教科书入手,构建坚实的理论基础。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应用。做大量的习题和模拟试题是必不可少的,这能帮助你熟练掌握计算和分析技巧。
历年真题的研究也是关键。凭分析真题,把握学校的出题风格和重点,这对复习策略的制定很有指导意义。我还会定期自我测试,检查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讨论和交流也是非常有益的学习方式。找几个志同道合的研友,一起讨论难题,互相督促,共享学习资源。这样不仅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在相互激励中增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