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由于我在高中专攻文科,对政治的学习起步较晚,直到政治大纲解析发布后我才正式启动复习。大纲解析出来后,我还购入了与之配套的1600题,但由于题目量过大且过于细致,我并未完成。接着,我选择了风中劲草的核心考点作为辅助材料,边阅读边对照大纲:我会先通过核心考点概览每章节的主要框架,然后再详细阅读大纲解析。如此结合地复习了两轮后,我便专注于核心考点。到了11月底,我开始着手做模拟试题,重点攻克了肖的最后四套卷和20天20题,尤其是肖老师的主观题,我都一一背诵。在答题时,确保立场准确是非常关键的。
考研数学方面:
在备考的关键冲刺期,每天务必完成一套完整试卷。首先,以张宇的真题全集为起点,计划在29天内完成首次练习。紧接着,大概需要20天时间来重温这套试题。随后,投入8天时间去做张宇的预测模拟卷8套。接着,第三次接触真题,但这次选择李永乐的真题解析,只做从2006年至2019年的部分,早期年份可忽略,估计需11天时间。最后,别忘了做张宇的最后4套卷以及合工大5套卷。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大家都知道,如果你阅读看不下去就没办法做题,我当时就是紧张的看不进去题。但好在语感还在,可能完型错的比较多但分值低,最后分数还算好。英语的复习,我认为就是背单词+做真题+看作文。复习的过程中,我是在图书馆借的单词书每天背几页,同时用扇贝单词APP找空闲时间背。单词这个东西反复背多少遍都不嫌多,好习惯要一直坚持。从6月份左右就可以开始做真题了,真题要反复做,多做几遍总结问题。我用的是张剑的英语黄皮书,除了真题它的阅读理解80篇和150篇我也买了,但是最后都没有做完。总之考试之前都要保持手感。最后2个月开始看作文,把作文分成了9个小部分,按每个部分的套路补充好,最后就能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息与通信工程基础”涵盖了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等多个核心领域。在通信原理部分,理解并掌握信号的产生、传输、接收过程至关重要,尤其是调制解调技术、信道模型以及噪声的影响等。数字信号处理中,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傅立叶变换的应用需深入理解,Z变换和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则是重点难点。至于信息论与编码,基本的信息度量理论如熵、互信息,以及线性分组码和卷积码的编码、解码原理要熟练掌握。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首先要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每一章节的学习都应始于对整体概念的理解,细化到具体知识点。例如,在学习通信原理时,先理解通信系统的全貌,再逐步深入到每个环节的具体运作。对复杂的数学公式和理论,尽量凭实例去理解,比如凭模拟通信系统的工作流程来理解调制解调的过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做大量的习题和模拟试题能帮助你巩固知识,发现并解决问题。尤其是一些设计性和开放性的题目,能够锻炼独立思考和应用能力。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通信现象,这样既能增加学习的乐趣,也能加深理解。
再者,团队学习和讨论也是必不可少的。你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难题,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甚至组织小型的研讨会,模拟课堂上的讨论氛围。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往往能带来新的启示。
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定期复习,避免临时抱佛脚。每天花一定的时间回顾所学,及时梳理和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