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工商管理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反复研读了政治大纲至少三次,然后迅速地查阅并标注了多次易混淆的知识点,同时不断审视自己构建的框架。直到十二月中旬,我才开始全力准备大题,那时恰好四套卷问世。说实话,肖老师的四套模拟题和他的终极预测资料无疑是所有复习材料中的翘楚!尽管担心反押题,我还是背诵了许多其他来源的内容,但最终发现肖秀荣的命中率最高,甚至包括反押题部分。因此,他的资料确实物超所值,强烈推荐。对于市场上的其他资料……嗯,个人认为八套卷和四套卷(大约在考前半个月发布)是必需品,你可以选做往年的真题(但实际上意义不大,因为近年来知识点变化较大)。除此之外的材料,我认为并无太大价值。我在后期尝试做了任汝芬的四套卷选择题,感觉难度颇高,与真实考试风格相去甚远。如果你觉得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可以用其他材料进行练习,仅限选择题部分即可。
考研数学方面:
后期复习侧重于使用模拟试卷。虽然这些模拟卷的感觉并不十分出色,但真正关键的是真题!真题!真题!我还专门准备了一个笔记本,里面记录了所有做错的题目和重要公式,考前两周我每天都背诵一次这些公式。接下来,我会重新审视全书并标记出重点,同时整理和概括全书的知识点及错误题目,不断修订和完善我的个人笔记。
考研英语方面:
我使用的考研英语资料如下:《红宝书》词汇、张剑的阅读理解150篇、英语一历年真题、英语二真题以及王江涛的高分写作。从三月启动复习计划起,我就开始坚持背单词直到考试,但我更倾向于看或读单词,而非传统的死记硬背,这适用于我所有的学习科目。我参考了朱伟的《恋恋有词》来记忆单词。四月时,我开始了张剑的阅读练习,不过只完成了大约一半,错误率颇高,平均每篇错三个。即便对照答案解析并翻译成中文,我仍会出错,有些题目我甚至持有不同见解,怀疑模拟题可能存在偏差,于是便放弃了这部分练习。六月转而投入真题的研习,我购买了三十年的真题集,从八十年代的题目入手,非常简单,随后尝试了九十年代的,难度适中。从2000年起的真题,我推荐你们从这个阶段开始认真做,效果较好。我每天在英语上花费约两到三个小时,近两个小时用于单词,剩下的时间做题。由于我不执着于深究细节,如句子剖析和语法分析,仅做整体翻译和核对答案,因此在这方面没有太多经验可供分享。十月份我开始了第二轮真题训练,十一月仍在继续,十二月则开始背诵作文,模板并不是好选择,我建议直接背整篇文章。幸运的是,今年的英语试题相对简单,我在客观题部分只错了两个完形填空,被扣了一分,翻译部分我都完整地表达了,关键内容无误,自认为作文发挥得也不错。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管理基础是一门涵盖了经济学与管理学两大领域的科目,它需理解并掌握宏观经济理论、微观经济行为以及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在经济学部分,马歇尔的供求理论、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以及博弈论等都是核心内容。这些理论的理解需建立在扎实的数学基础上,特别是微积分和统计学知识,因它们是经济学模型构建的基础。
在管理学部分,组织行为、战略管理、运营管理等内容是重点。需理解和应用决策制定、领导力、团队建设、企业战略规划等概念,并能够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这部分的学习更侧重于理解和应用,非死记硬背。
对学习方法,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解和联系实际。对经济学理论,凭阅读经济学大师的原著或者参加讨论小组,深入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假设。找一些真实的经济数据,尝试用所学理论去解释,这样加深理解。
在管理学部分,案例分析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郑州大学商学院的课程中有很多经典的案例,我会尽可能地找来阅读,凭分析企业的决策过程,提升自有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会定期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框架,做一些模拟试题来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我也会参与在线论坛的讨论,与他人交流学习心得,这对拓宽视野,深化理解非常有帮助。
保持对经济和商业世界的关注也是很重要的。阅读财经新闻,了解最新的经济政策和商业动态,帮助将理论知识与现实世界连接起来,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