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其实是考试中相对容易的一个科目,暑假之后再开始复习都行,不过前期一定要把历年真题过一遍,至少知道考试的题型。其中每个阶段的重心不一样。现在3到4月的重心是英语和专业课的教材(暑假之前至少过一遍吧)。书目: ①《数学全书》两本:李永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版本、粉色封面)必备,再选一其他老师的全书作为辅助。②《6+2》模拟题必备。
考研英语方面:
除了保证每天5篇文章的阅读量,我基本上保证了长达两个月的每天晚饭后半小时的英语阅读,读的材料前期就是英语真题的文章,后期几乎就全是曾鸣张剑考研英语写作高分突破黄皮书上面的范文了。真题研究过程中把不会的单词短语抄了出来背单词后期每天不要超过1小时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中国语言文学,这是一个涵盖广泛的科目,需对古代到现代的文学作品有深入的理解。我认为,关键在于阅读和分析。我会挑选经典文本进行深度阅读,例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尝试去理解作者的思想,分析人物性格和社会背景。注意梳理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把握各个时期的文学特征。我还经常做笔记,整理作家生平和主要作品,这对我理解和记忆有很大帮助。
语言学理论与汉语基础,这个科目要求具备扎实的语言学知识和汉语语法结构理解。我建议从基础开始,熟练掌握音韵学、词汇语义学、句法学等基础知识。对汉语基础部分,我会凭阅读古文和现代汉语对比来深化理解,比如研究古汉语的四声、虚词用法等。我会定期做相关的练习题,尤其是那些涉及具体分析和应用的部分,如句子成分划分、病句修改等,这是提高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我强调理解和应用非死记硬背。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我会尽量将其与实际例子相结合,自己能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我也会参加一些讨论小组或者找同学一起复习,这样互相提问,共同探讨,加深理解。
我要强调的是,这两门科目的学习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有许多交叉点。比如,从语言学的角度去解读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现象,也凭文学作品了解语言的历史变迁。在复习时,我常常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这样既提高了效率,也增加了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