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光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还是我考的比较满意的一门,考完以后对了一下选择题答案,所以真的想说,考研,不到考完最后一科交完卷的那一科就不要放弃,不管平时的时候做题的正确率是多少,可能有时候那正确率真的让你自我效能感低到不行,可是有时候还是要“欺骗欺骗”自己:我平时把我不会都错完了的话,把那些模糊的知识点弄明白,考试的时候就不会错了呀?反正我平时的时候就是自己”忽悠自己的”,好让自己内心好过那么一点点。大概十月份买的政治红宝书,零零散散把红宝书看了一遍,看的过程中配套着1000题做,说实话,我1000题并没有做完,个人认为吧,1000题对检测、巩固知识点还是很有帮助的。一直以来,我坚信题目是做不完的,所以在知识点没有掌握的很好情况下我拒觉不停地刷题,本来想将红宝书在看一遍,但是时间真的不是很够了,主要是红宝书太细了,所以就开始看风中劲草,看了几遍我忘记了,反正就是一遍一遍的过,一直坚持到考试前,然后平时选择题(5套卷,4套卷)碰到考的比较细的知识点就查阅红宝书。顺便提一下,就个人而言,虽然说真题考过的点不会再考了,但是可以试着用真题中的选择题去揣摩下出题老师的思维,哪些答案是出题人的陷阱,以免自己在以后的题目中中计...我感觉考研就政治来说,考生还是蛮幸运的,因为蒋中挺老师和肖秀荣老师他们都有压到题目。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英语颇有信心,基础知识还算扎实,复习过程不算太吃力。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基础薄弱(词汇量匮乏,复杂句子难以理解,写作缺乏创意),现在开始大量背单词是个好主意,无论多艰难,每天至少花一个小时来记忆。可能短期内看不到显著的进步,但如果持之以恒到年终,肯定会有收获。我个人认为,词汇量不足会极大地影响英语考试的表现。至于长难句,我主要依赖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并做笔记,遇到困惑时查阅一下即可。真正关键的是理解和把握试题中的逻辑和出题人的思维模式,这需要通过大量的真题练习来培养,慢慢地你就能领略其精髓。对于作文,我没有使用任何固定的模板,只是平日里积累了些精彩的长短句,结果还挺理想。如果你觉得创作困难,可以参考一些模板书籍,里面往往有些不错的素材。我使用的参考资料是张剑的黄皮书系列和一本随机排序的单词书,其他教材我就没涉及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量子力学,它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之一,主要研究微观粒子的行为。理解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以及超位置态等基本概念至关重要。我在学习时,先从薛定谔方程入手,深入理解其物理意义,凭解决一些基础问题来巩固理论知识。海森堡的矩阵力学和泡利不相容原理也是需重点掌握的内容。对更高级的主题,如量子纠缠和量子计算,虽然不是初试的重点,但理解和接触这些前沿领域能帮助更好地把握学科动态。
普物综合涵盖了热力学、电磁学、光学和力学等内容。热力学中,理解熵和内能的关系,以及如何应用克劳修斯和开尔文-普朗克表述的第二定律非常重要。电磁学则需扎实地掌握电场、磁场的概念,以及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应用。光学部分,除了经典的几何光学,波动光学中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也常出现在试题中。力学方面,牛顿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基础原理要熟练运用,掌握振动和波动的基本理论。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做题”是最有效的策略。对每一个新的概念或公式,都要尝试理解其背后的物理图像,再凭大量的习题来深化理解并提高解题速度。定期复习也很关键,因物理学的知识体系庞大且相互关联,只有反复梳理形成稳固的知识网络。
我想强调一点,无论是量子力学还是普物,理论与实验是密不可分的。尽可能寻找机会参与实验室的工作,或者阅读相关的实验报告,这将极大地丰富学习体验,也有助于你在实际考试中展现出更全面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