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岩土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学习,我在九月启程,购入了肖秀荣系列的三本书籍,起初专注于研读《精讲精练》,随后《红宝书》问世,我就转向阅读它。我没有独特的学习秘籍,只是在觉得逐字背诵枯燥时,结合自身绘制思维导图的习惯,开始了将肖1000题转化为思维导图的过程。从十月起,直至考前的最后一刻,我坚持这样做,现在回忆起来,手指酸痛的打字经历真是让人五味杂陈,如果早知如此,可能会另辟蹊径。不过,这个方法确实有所帮助。利用导图辅助理解选择题后,在考试的前两周左右,我开始着手准备问答题,重点记忆肖四。我建议大家不必一字一句地死记硬背,把握主要脉络即可(例如1点...2点...3点...)。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基础至关重要,我在暑假前仔细研读了一遍教材,侧重于解决示例问题和部分课后习题。进入九月,我开始接触真题,每天交替进行真题演练和错误修正,同时每天也会复习一遍全书,这样的进度大约在十月中旬告一段落。接下来的两个月,我全力以赴地做了大量的模拟题,期间再次回顾全书,错题本(上面我主要记录的是解题技巧,例如关于常数C的一些易忽略点)和教材(如果携带不便,可以回到寝室后再详细查阅,特别是线性代数中一些定理的证明,尽管考试可能不涉及,但它们有助于深入理解和记忆)始终伴随左右。对于每道题目,我会尝试找出其变通之处,将类似的题目整理在同一页面,并归纳出这类问题的解答模式。
考研英语方面:
我使用的考研英语资料有:《红宝书》词汇、张剑的阅读理解150篇、英语一历年真题、以及英语二的真题集,再加上王江涛的高分写作教程。从三月起我就启动了复习计划,坚持每天都学习单词直到考试,虽然说是“背”,实际上更像是反复看或者读,因为我对死记硬背这种方式并不感冒。四月份我开始尝试张剑的阅读理解,但只完成了大约一半,错误率颇高,平均每篇文章我会错掉三个。即使对照答案解析翻译成中文,我仍然会选错一些题目,有些问题我甚至持有不同见解,感觉可能是模拟题的质量问题,所以我没有太过纠结,最后决定放弃。六月份我转而投入英语真题的练习,我购买的是涵盖30年的试题集,首先从80年代的简单题目入手,随后逐渐过渡到90年代,难度不算大。再后来,我专注于2000年以后的真题,推荐学弟学妹们也从这个阶段开始认真做,效果很好。我每天在英语上花费大约两到三个小时,其中将近两个小时都用于单词的学习,剩下的不到一个小时用来做题。我没有强迫自己大量刷题,也没有逐句翻译或分析语法,我只是大致翻译全文,核对答案,并注意自己的错误点,因此在这方面无法提供太多经验给你们。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的基础,它研究的是结构在各种载荷作用下的变形、应力、稳定性和动力响应等问题。在我复习的过程中,我发现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至关重要。例如,结构的静定性、超静定性、力法、位移法、影响线的概念等,这些都是结构力学的基石,需深入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掌握计算方法是关键。结构力学中的杆件理论、梁的内力分析、平面刚架和桁架的分析是我重点关注的部分。尤其是弯矩分配法、能量方法如虚功原理和变分原理,这些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非常实用。不要忽视了动力学部分,比如自由振动、强迫振动和随机振动的理论,这些在实际工程中也常有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大家多做练习题,凭大量的实例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福州大学的试题通常既有深度也有广度,需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会定期做一些历年的真题,这样既能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也能熟悉考试的风格和难度。
团队讨论和交流也是提升的重要方式。我经常与同学们一起探讨难题,这种互动能帮助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提高解题效率。利用网络资源,如学术论坛、在线课程,也能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料和见解。
保持好的心态是贯穿整个复习过程的关键。结构力学的学习需时间和耐心,遇到困难时,要自己有能力克服,坚持下去,你一定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