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保险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每天看一两章大纲解析,然后是风中劲草(前两个我经常颠倒顺序),然后去做1000题,对照答案,然后看大纲解析的出处,这样我感觉我自己就记住和理解了大部分,当然还有一些重点题需要好好分析理解的,主要是马原的,毛概也有一些。一开始基础复习不用担心主观题的事情,以选择题的角度考虑知识点就行了。临近考试,我一般都是做一年的真题,然后看后面解释,两相比照,就知道自己哪里没到位了(而且此书有个知识点提纲表格,还不错,有些重难点解析,我看了很多遍),最后是模拟卷的问题,熟知的模拟卷有任汝芬,肖秀荣8套卷和最后的4套卷等,后来我发现任汝芬质量有些低,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放弃了,只买了4套卷,认真做了做。最后临考的时候,狂背卷子上的主观题就对了,今年押中的不少。真心建议,真题很重要,四套卷很好。另外,肖秀荣八套卷,经典!选择题认真做,大题看思路,看熟练即可不用背。
考研数学方面:
由于基础薄弱,一些基础知识都已遗忘,我通读了一遍教材,但感觉收效甚微。我发现一本辅助教材对题型和解题策略的归纳十分精辟,因此在看完教材后,我便开始逐页攻克这本书。初次尝试进展缓慢,直至六月我才完成第一轮。暑期成为关键时期,我开始了真题训练,这时才深切体会到之前学习的方法多么实用!数学真题变得不再那么棘手。十月份,我开始第二轮真题,梳理历史考点,强化学习,稳固知识。接着,我进入了模拟考试阶段,不再查阅任何参考资料,设定时间限制,如同真正考试般对待,以此来填补漏洞并巩固优势。数学是胜负的关键,每天都要练习,直至考研的前一天!
考研英语方面:
我从暑假期间才开始接触真题,实话说有些迟了。我选择的是张剑的黄皮书,因为它的解析十分详尽,所以我还额外购买了一套题。首次尝试,我完成了2005年至2015年的题目。最初阶段,我会记录下所有不熟悉的词汇,并仔细研读解析。暑假结束后,新学期开始,我保持着每天两篇阅读的习惯。在第二轮练习中,我还是会出错一些之前犯过的错误,这些就是我的弱点,需要特别留意。到了第三次做题时,速度明显提升,大约一天就能完成一套试卷的阅读部分。我预留了最近三年的真题,用作后期的三次模拟测试,之后我继续使用相同的方法反复刷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微观经济学则关注个体经济行为,如消费者选、企业生产决策等。这两部分都是考试的重点,需均衡复习。
在宏观经济学方面,理解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核心指标的计算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至关重要。宏观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也需深入理解。建议凭构建模型和图表来帮助记忆和理解这些复杂的概念。
微观经济学中,供求理论是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内容,要学会如何运用供求曲线分析市场变化。了解并掌握效用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竞争模式(完全竞争、垄断、寡头等)以及博弈论的基本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这部分的学习,凭做大量的案例分析来提升理解力。
对经济学的学习,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解非死记硬背。尽可能地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例,比如用身边的商品和服务去解释供求关系,或者凭实际的经济事件理解宏观政策的影响。多做题,尤其是历年真题,你熟悉考试的出题思路和解题技巧。
再者,经济学是一门与现实紧密相连的学科,关注时事热点,尝试用经济学的角度去解析社会问题,既有趣又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你思考为什么某些国家会采取特定的经济政策,或者为何某些企业能获得市场优势。
持续的复习和反思是提升的关键。每天安排一定的学习时间,定期回顾和整理所学的知识,确保每个概念都真正理解并能灵活应用。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查阅资料或寻求他人的帮助,不要疑惑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