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我为理科生,所以一开始准备政治的时候也还是比较头痛的,大概在8月底正式开始准备。第一轮是看《肖秀荣考研政治命题人知识点精讲精练》这本书,每看一个章节会刷一个章节的配套1000题,结合答案在《精讲精练》这本书上做出标记,以表示重点,方便复习时再看。第一轮大概在9月底结束。第一遍看时看得比较粗略,主要掌握大致框架,梳理一下脉络。接下来是做题方法:知识点精讲精练以单元复习,看完书立马做1000题,我是坚持做两遍的原则,所以两遍都没把答案全写在书上,而是找的白纸写的,做完两遍差不多知识点都掌握了,接下来的时间对我来说时政出来了也,就看时政刷题,之后是八套题,一套挨着一套过,重在选择题,大题看思路就好。肖四的话自己先做,然后统统背过。尽管近年来考研反压题的形势很严峻,可是真的多谢老师的系列丛书了,至少让你在考场上面对试题从容淡定。
考研数学方面:
推荐资料为张宇的《高数十八讲》以及《复习全书》。在彻底学习完教材后,可转向复习全书,我个人推荐李永乐和王式安合著的粉皮版本,它详细且易懂。对于高等数学与概率论部分,此全书是很好的参考资料;而线性代数部分,只需李永乐的线代讲义就足够了。建议在期末考试前启动全书的学习,并在暑假期间持续深入。给个时间规划,假如你报名了数学课程,我建议你在开课前自我预习课本,理解基础概念。我自己在线代和概率论阶段感到吃力,所以选择放弃全书,重头阅读课本。务必在暑假后期之前完成复习全书,每学完一节就做对应课后题,遇到困难及时求解,避免问题堆积。至于线代,李永乐的书籍是个好选择,我比较过后认为他的书更为出色,当然,汤家凤的书也挺好,只是个人觉得李永乐的更胜一筹。
考研英语方面:
让我详细讲解一下考研英语的学习策略。首要任务是积累词汇,单纯依赖机械记忆并不理想,但如果你的词汇基础薄弱,确实需要花时间背单词。如今科技先进,推荐大家安装有道词典应用,将单词书中的陌生词汇添加至收藏夹,这样便创建了一个个性化的闪卡词汇库。利用乘车或等待的碎片时间,打开有道闪卡隐藏汉字,只看英文单词,不清楚的点击查询,简单高效。单程通勤时间大约可复习四百个单词,记住单词的关键在于多次快速浏览,鲜有人能做到过目不忘。其次,提升能力的最佳途径是实战演练——做历年真题阅读理解。连续完成两篇,检查准确率,并标记出不熟悉的单词,使用高亮笔做标记,同样存入有道词典。接下来,你要关注的是对文章整体的理解,阅读时,必备的技巧是解析句子结构,至少要做到迅速定位主谓宾,以理解基本含义,特别是面对复杂长句。对于每个段落的主题,记得在关键句子下面画线或标注关键词,这有助于你全面理解文章。最后一步是对每个题目进行剖析,确保清楚题目的意图。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球科学基础”是一门涵盖地质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理学等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对这个科目,理解和掌握地球的基本构造、动力机制以及地表过程至关重要。例如,板块构造理论、地壳运动、地震学、火山活动、气候变化等都是核心知识点。深入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地球物理方法和技术的应用也是考试的重要部分。包括重力测量、磁法探测、电导率测井、地震勘探等,这些都是了解地下结构,研究地质构造的有效工具。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熟悉其应用条件和限制,能够帮助解析复杂的地球现象。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构建知识框架是十分重要的。凭绘制思维导图,将各章节的主要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地球科学体系,这样既能帮助记忆,又能提高理解和应用的能力。做题和实践操作同样重要。凭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的练习,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找出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复习。有条件,参与实地考察或者实验室实验,更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持续关注地球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新闻事件也是提升学习效果的好方式。比如,凭阅读学术论文、科普文章,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和地球上的重大事件,如地震、火山爆发、气候变化等,使学习更具时效性和实用性。
要强调的是,考研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更是对毅力和心态的考验。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合理安排时间,劳逸结合,在漫长艰辛的备考路上坚持到底,最终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