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从九月到十二月,我的复习重点是阅读书籍,并回顾之前在石磊老师和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中所犯的错误。十二月份,我开始尝试各种版本的模拟试题,像许多人那样购买了肖秀荣老师的八套卷和四套卷,特别是四套卷。对于八套卷,我专注于解答选择题;而四套卷,我深入理解和掌握了所有内容。直到考试前夕,我已经做了大量的选择题,尽管在考场上的表现仍有部分依赖猜测。虽然成绩并不突出,但我感到满足,毕竟这是在北京,阅卷标准非常严格,但庆幸的是,我达到了要求。我个人推荐认真研读风中劲草,用心去理解,其实效果可能比死记硬背更好。
考研数学方面:
在数学方面,我在暑假期间仔细研读了李永乐全书两遍,大约解决了书中四分之三的题目,能够独立且准确地解答。于是,九月份我的重心放在了那些初次复习时感到困难或易出错的剩余20%题目上。接着,在十月至十一月,我专注于历年真题的演练,完成了十年的试题,每周大概做一至两套,有时只做一套,因为那时课程和政治学习也占据了时间。暑假期间务必给予数学和专业课足够的重视,以免开学后感到压力过大。每次做完试卷,我会根据答案给自己评分,并针对错误的部分追溯相关知识点,通过全书的练习来巩固。初期犯错是正常的,不必过于担忧,关键是要确保同一知识点的错误不再重复出现。到了十二月直至考试,我对基础知识已有牢固掌握,这个阶段主要是复习和弥补之前的遗漏,将之前做错的题目重新梳理并解决。
考研英语方面:
从六月份起,词汇学习将融入阅读理解的训练,因为阅读理解在考试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初期练习时,不要急于在试卷上填写答案。不用追求速度,每天完成一篇即可。我推荐使用张剑的黄皮书,每读完一篇文章,不仅要完成它,还要在纸上逐句翻译。首先抄写下句子,然后自我翻译,查找不懂的词汇,最后对比原文翻译,找出差异。这个步骤可能相当具有挑战性,但只要坚持半个多月,完成15篇这样的翻译,你会发现你的阅读速度、翻译技能和词汇量都有显著提升。有些教师认为阅读不是翻译,无需完全理解,但我认为这种说法毫无帮助,如果不理解,如何答题呢?仅仅依赖技巧无法取得优异的成绩。对于期望进步的同学来说,扎实的基础复习至关重要,这样到了后期,你会感到更加从容。在阅读的过程中,你可以根据自身的英语水平,决定是否需要专注于语法或翻译,并将这两项纳入你的复习计划。
考研专业课方面:
“能源动力综合”是一个涵盖面广且深度大的科目,它包含了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等多个子领域。对热力学,理解和掌握热力过程、状态参数及其关系、熵增原理等基本概念至关重要。我建议从基础理论出发,扎实理解每一个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再凭大量的习题来巩固和深化理解。
流体力学部分,你需理解流体的基本性质,如压强、速度、密度的关系,熟悉伯努利方程的应用,并能解决各类流动问题。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也是需深入理解和应用的关键点。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理解起来可能有些抽象,但凭画图辅助理解,或者实际案例的分析,帮助你更好地掌握。
再次,传热学涉及到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要特别注意各种传热模型的建立和计算,例如傅里叶定律、牛顿冷却定律等。实际问题中的边界条件设定也是重要的一环,需多做练习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解+记忆+实践”是最有效的策略。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凭记忆加深印象,凭大量做题来实践和检验理解和记忆。定期复习和整理笔记也非常重要,这能帮助你在繁杂的知识中找到脉络,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
我还推荐使用一些在线资源,比如Khan Academy、Coursera上的相关课程,它们提供了很好的视频讲解和互动练习。北航的图书馆和网络资源也非常丰富,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深入学习。
在备考过程中,保持好的心态也很关键。遇到难题时,不要急于求解,是尝试换一个角度思考或暂时放下,过一段时间后再来看,可能会有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