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我从下半年起头开始,借助风中劲草来学习,并且侧重于掌握其提供的知识点以了解考试重点。随后,我配合相关练习题进行训练,并在接近考试的时候重新回顾题目以加深记忆。对于主观题,我只是在临近考试时专心背诵了肖四的内容。至于英语,早在一年前的假期,我曾完整地背过一本词汇书,可惜后来遗忘了不少。进入大三下学期,我尝试每日进行定量的阅读理解与词汇复习,但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原因未能持久。实际上,大部分英语应试技巧是我在大四上学期通过定期做考研真题、记单词以及适应答题节奏来培养的,这种方式也让我大致能估算自己的英语得分。
数学方面,基于我原有的良好基础,尽管最终成绩一般,但在复习过程中我能迅速抓住关键考点和题型。假如基础较弱,也不必担忧。我曾在大三下学期、暑假以及大四上半学期的前半个月,完成了全书及配套习题,感觉足以覆盖所有重要考点。我没做660题,但建议大家仔细完成一套这样的教材并充分消化,相信可以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若遇到像今年这样难度的考试,可能需要一些思维灵活性,这因人而异,尽自己最大努力就好。临近考试,我又重读了一遍学过的全书知识和题目,加以整理归纳,之后便按照时间表做真题直至考试。其间,我也尝试了一些模拟卷,但由于难度较大,只做了几套就停止了。
考研数学方面:
从五月中旬直至六月下旬,也就是暑假前夕,要研读完整的数学教材,如选用张宇或李正元的版本,同时深入学习李永乐的线性代数教程。确保全面覆盖,不可忽略书中任何一个知识点。这期间,建议构建个人的知识框架,不必苛求尽善尽美,初步成型即可,后续在冲刺阶段再逐步完善,这样能更精准地针对薄弱点。十月初至十一月初,进行第三次通读全书,并重温所有笔记内容。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英语学习,我觉得词汇量真的是关键呢!起初我确实坚持过背单词,但由于后期时间紧迫,就没再继续,结果之前记住的词汇几乎忘光了。所以强烈建议大家持续不断地积累单词哦。我个人使用的是红皮词书,内容全面但数量众多,难以全部记住。后来听说何凯文的《必考词汇突破全书》相当实用,有空可以试试看。我大约从5月起开始做历年真题,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先从2003年前的简单题目入手。每做完一篇阅读,都会查阅并掌握生词的意思,每天至少投入两三个小时来研读。到了10月,我开始练习写作,并请老师帮忙修改。我尝试背诵了王江涛的一些范文,虽然记忆模糊,但最终还是自己归纳出了一套作文模板(这一步非常关键),并将模板请教老师改进。之后熟记模板,再自己动手写作。确保阅读理解与作文两项过关,英语复习就算大功告成了。至于翻译,多做练习,对照答案自我修正即可。
考研专业课方面:
遥感原理与应用分析,这门课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掌握遥感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以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你需对遥感传感器的工作机制有深入的理解,包括光谱、空间和时间分辨率的概念。这是基础,也是理解后续知识的关键。
遥感图像处理是另一个重要部分,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预处理步骤,以及图像分类、目标检测等高级分析。这些都需大量的实践操作来熟悉。我建议使用ENVI或者QGIS这样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实战训练,理论结合实践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遥感的应用广泛,如环境监测、灾害评估、城市规划等领域都有它的身影。理解并掌握这些应用场景,能理论知识更加鲜活。阅读相关研究报告,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和技术进展。
在学习方法上,我强调“系统性”和“针对性”。系统性是指要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从基础理论到具体应用,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针对性则是指按考试大纲,明确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比如,对历年常考的知识点,需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深化理解和记忆。
,做题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方式。不仅要完成教材和参考书的习题,还找一些模拟试题进行练习。每次做完题后,都要反思错误,找出知识盲点,及时补足。
团队学习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你与同学一起讨论难题,互相讲解,这样既能巩固自有的知识,也能从他人的角度获得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