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机械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个人分数不高,也没有太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分享。如果时间充裕,还是早点开始吧,争取把《精讲精练》过上两遍。考前两周一定要反复背诵《肖四》和《肖八》的主观题。另外选择题也非常重要,考研前一个月我都沉浸在背政治的癫狂中,无法自拔,因为记性不好,大题也是背了忘忘了背。不过大家在复习过程中也不用过分紧张,毕竟到国家线的要求并不难,追求太高的分数也没有意义。大家都要做一遍啊,主要是选择题,最后考试大家的大题分数都差不多,当然字写的不好很吃亏(我就是其中一个,还在努力练字中),分数差距就在选择题上。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我个人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可以,第一遍你可以看看课本,熟悉熟悉基础知识,注意一边看书,一边把只是串联起来,我身边的大多数人都在看张宇的视频,据说很有趣,有很多基础的知识讲的也是通俗易懂,如果课本看不下去可以试一试;这是第一遍,第一遍过课本,一定要做一点基础的一点的题目,至于第二遍,我就开始做数学全书,如果你看到数学全书的那些题目,你大部分都不会,不用着急,因为大家都不会,最重要的是做题思路,这个时候就要及时标记自己不懂得地方,数学全书第一遍下来时间会比较久,这个时期我比较建议做一些买全书时送的那个分阶检测,就是看了一节的全书,做一下对应的分解测试的题目,感觉这么配合下来效果比较好,但是分阶测试题目上题目比较多,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确定可以做多少,第二遍做全书的时候如果有很多不懂得地方,看看视频或者教材,弄懂了就好。接下来第一遍全书结束后,开始第二遍,你会发现第二遍全书会用的时间比第一遍少了一些,然后把分阶检测剩下的题目做一下。第二遍结束之后,你基本的知识点和基本的做题思路都有了,这时候就要采用题海战术了,比如660题啊,也可以做张宇的1000题,都可以,总之这个时候就是要多做题,反复做,锻炼你看到题目就有好多套路。一般在十月底或者十月初就开始做真题,张宇一般推荐30年真题,但是我觉得你可以只做近20年的就可以,但是做真题就要给自己在考试的感觉,第一遍按照考试的时间模拟一下,如果时间过了也不要紧,重要的是就是把所有的题目,所有的知识点,做题方法都弄懂了,这是第一遍真题的目的,第二遍真题目的,就是拿到150分,而且不要超过两个小时。在真题做完了之后,可以找一些押题卷,李永乐6+2,张宇最后4套,合肥工大都可以,不要都做,做几套就行,不会也没事,因为都比较难。最后考试一周前,做一下李永乐6+2里面的由历年真题混编的两套卷,严格按照考试时间。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真题需要精读虽然费时间,但是本质上提升阅读实力的唯一途径。我对自己要求是至少要达到两点1、没有生词,2、理清行文结构(这两点真的很重要)错多少无所谓反正也不是真题,但一定要知道自己错在哪然后再买两本厚一点小一点的本子,一本用来记录你第二天还记不住的单词,另一本用来抄写真题里遇到的生词,然后每天背单词的时候拿出来和单词书一起背,后期你会发现主要都是背自己多次记不住的那些单词了,所以这个工作一定要做。如果还有时间,想要额外拓展词汇量和阅读能力,你可以在刚刚开始复习(如果你复习时间比较早)的时候拿一些原版的短篇小说or经济学人等英文期刊的文章来读,主要是读懂、认识高频词汇。我当时用的是《华研外语》的真题,里面有一本40篇的经济学人的截选,因为我对于经济类和科学类的文章比较薄弱,所以先拿那个看,看了有20篇左右。
考研专业课方面:
这个考试科目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理论力学、材料科学、机械设计基础以及制造技术等。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理论力学部分,你需深入理解牛顿定律,熟练应用静力学和动力学原理解决问题。对材料科学,要熟悉金属、高分子、陶瓷和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质,理解它们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机械设计基础则需你对机构、机器人的运动分析有深刻的认识,了解各种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制造技术涉及到的是如何将设计转化为实际产品,这需理解加工工艺、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首先要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每一部分都应有自有的思维导图,这样帮助你系统地理解和记忆。多做题,尤其是历年真题,这是检验你是否真正理解知识点的最佳方式。对每一道错题,都要深究错误的原因,确保同样的问题不再犯。实践操作也很重要,可能的话,参观实验室或参加相关的实践活动,能你更直观地理解机械工程的实际应用。
对难点,如动力学问题,尝试用物理模型来帮助理解;材料科学中复杂的性能关系,凭图表和实例来辅助理解;设计部分,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学习,理解设计思路和步骤。制造技术的学习,则需关注最新的科技动态,了解新的制造技术和设备。
在这个过程中,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同样重要。每天设定固定的学习时间,并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遇到困难时,别忘了寻求老师、同学或者网络资源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