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大约在10月份启动了政治复习,如果自认为底子薄弱的理科生,可以从9月份着手。过早开始并不划算,很多内容可以通过短期记忆掌握。10月间,我以任汝芬的序列一作为教材,尽管许多人推崇红宝书的大纲,因为它包含最全面且最具权威性的知识,但我个人难以接受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所以我选择了序列一,我认为它是大纲的精华版,涵盖了关键知识点,虽然不全面,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对于不愿花费过多精力的人,我推荐序列一;而想要取得高分的同学,还是应该踏实地研读红宝书。
肖秀荣的1000题是绝对的经典,一定要做!我自己大约完成了三遍,初次可能进度较慢,但标记错误能帮助你在下次集中攻克弱点,这通常在11月进行。同时,可以阅读《风中劲草》,这本书就像是序列一的浓缩版,对后期巩固知识非常有用,同样是不容错过的一本经典。到了12月,你会感到时间紧迫,四门科目同时待处理,政治的学习时间需要增加。此时,除了重温1000题加深理解,还需要借助神器来准备主观题,那就是肖秀荣的最后4套题,这是必备的选择。虽然有些人质疑其预测准确性,但对我来说,背诵这4套题足以应对大题。即使不完全押中原题,其中涵盖的知识点在考试中都会派上用场。由于我在高中阶段学习文科,所以政治投入的时间最少,但成绩尚可。
考研数学方面:
解决选择填空。660题选择填空就做数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这本书全是选择填空,大概有800道左右的题量,我当时是每天30道规定2小时做完。先做完全部选择再做填空。并且我是按照第一天高数,第二天线代……这个循环顺序做的。这个方法我自己想出来对付之前提到的“忘记之前内容”的。我想如此循环下去,3天一个周期,全部做完一本书大概就是1个月左右,这样等你1个月下来,就全部都很熟悉了。
考研英语方面:
从七月到八月,我着手处理近十年的真题,并开始了第二轮的词汇记忆。第二次背单词相较于第一次,会显得稍微容易些,尽管仍然颇具挑战性。随着不断积累,单词的记忆会变得愈发明晰和简便,因此在学习的中后期,可以适当地减少花在单词上的时间。对于真题,我还是采用以往的方法,首先是独立完成,然后核对答案,接着剖析复杂句子,全文翻译,并最终熟记文章中的词汇。在翻译全文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参考书本的译文,试着自己先翻译一段,之后再与之对照,仔细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务必积极思考。若遇到黄皮书解析中有难以理解的部分,不必过于纠结,关键在于我们要真正领会文章的意思。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传感器是一种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装置或器件,它是连接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桥梁。深入理解其工作原理和分类,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是基础中的基础。
掌握各种传感器的工作机制和应用领域。例如,热电偶如何利用温差产生电动势,光电二极管是如何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以及压阻式传感器的应变效应等。这些都需凭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来深化理解。
再者,了解传感器的性能指标和选原则也是考试的重点。包括灵敏度、线性度、精度、稳定性、响应时间等,需清楚它们的意义,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进行分析和选。
对学习方法,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论结合实践。理论学习时,要尽量理解和记忆,不是死记硬背。凭做实验或者模拟实验来直观地理解传感器的工作过程。例如,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红外线传感器,体验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多做题、多分析案例也很关键。历年真题、教材课后习题都是很好的练习材料,凭解题,检验理解和运用能力。研究实际生活或工业生产中的传感器应用,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我还建议大家参加一些学习小组或者论坛,与其他考生交流,共享学习资源,讨论难题,这样既互相激励,也拓宽视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