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以为政治这一门让人很没安全感,你不知道别人背了多少,感觉自己脑子里一堆浆糊,后期我做大题的时候即使没有刻意背过也能跟答案写的八九不离十,所以各位按部就班复习就好。我买的是风中劲草的三本,一本背,一本做题,一本对答案。踏踏实实做,踏踏实实改,不懂的点要吃透。其他就是打印的各种资料啦。背的东西我不太知道,因为老师讲课帮我理解了很多,省去背得功夫了,下午一个小时做相应的选择题以及改答案。把选择题搞定以后,剩个十来天背重点章节和复习主观题。这个时候,报了班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那就是有些章节主观题根本不可能考,所以完全可以选择性地去背,当然理解还是要的。当然肖四是肯定要买的啦。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话我自己感觉自己还不错花的时间少一些。数学4月份开始就看课本,暑假复习效率特别高。课后习题挑一些题做,不要全做完。5月份考试做复习全书,做了一遍后发现自己有些题不应该错,有些题确实不会做,我自己就标注了一下,第二遍就把不会做的题做了一遍。7月份我开始看之前做的笔记自己总结一下数学,让自己大脑有一个清晰的做题思路,这样做题时才会分析这个题考的是什么。8月份开始刷真题,有些年份题有点难,我是花了一个月才做完一遍,感觉做的不好,又做了一遍,研究每年题型然后自己总结一下。11月份买了模拟题,这个题难,建议可以做做但是不要在意错了多少,解题思路了解一下。
考研英语方面:
大约三月份开始正式复习。先开始背单词。单词我背的不好,所以就不说经验了。背了一遍单词,开始做阅读。黄皮书,也就68篇好像。最重要的是锻炼语感,刚开始我也一点点查生词,后来发现有点偏了。做阅读讲究一个宏观的理解,读不懂,你也可以做对题。大约暑假时候,开始做真题。2005年之前的真题,完全可以用作练习用。因为风格和近十年很不一样。你需要重视的是近十年真题,按时做,及时分析(选项,单词,长难句,行文思路)。做完真题也得十一月份左右了吧。后来又做第二遍,英语这个东西,不及时回顾,总是感觉很陌生。一开始背了几篇真题范文,可以少背几篇,但是背过的要熟,甚至标点符合都不要错。考场上你是没有时间回顾的。下一步就是总结模板。可以借鉴网上的模板,但是千万别照背。替换里面的句子,单词(用你背的滚瓜烂熟的东西替换),变成自己的模板。我当时大作文总结了四套模板,基本上不会超出我所总结的范围。后来果然不出我所料。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物理化学”是一门融合了物理学、化学以及材料学的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的是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在备考中,你需深入理解并掌握四大基础概念:能量、物质的状态、反应速率和平衡状态。这是理解整个科目的基石。
能量部分,你需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以及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这两条定律在解决材料的变化和反应方向问题上起着决定性作用。掌握吉布斯自由能变判据对判断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应用至关重要。
在物质的状态方面,固体、液体、气体的基本性质,以及相图的理解与应用是重点。尤其要理解晶体结构,如晶胞、布拉格定律等,这对理解材料的物理性能有很大帮助。
反应速率部分,要熟悉动力学方程,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并能运用阿累尼乌斯方程进行计算。过渡态理论和碰撞理论也是重要考点。
是平衡状态,理解勒夏特利尔原理,掌握化学平衡常数Kc和电极电势E的关系,以及如何用这些知识预测和调整反应条件。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关键在于理解非死记硬背。尽量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象的图像或实例,例如凭模型构建理解晶体结构。多做题,尤其是历年真题,这样既能检验理解程度,又能熟悉考试形式。遇到难题时,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或者寻找相关的实验例子来加深理解。
不要忽视课堂笔记和教材。笔记是你个人化的知识梳理,教材则是最权威的知识来源。定期复习,将新学的知识与已知的连接起来,形成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