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理论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重读了红宝书,并购入一本与之配套的选择题练习册,是世纪高教版的1000题集,尽管题量不多,但我坚持每读完一个章节就做相应的习题。由于之前已经通读过一次,这次的速度显得相当快。进入12月份,我购买了《最后五套卷》,专注于解答其中的选择题,发现题目相对简单,我的准确率也颇高。随后我又购买了《最后四套卷》,在考前两周,我重新翻开红宝书,有针对性地回顾内容,构建知识架构。每完成一章的学习,我会绘制一个概括性框架图,特别是在近代史的部分,确保关键的时间和事件能连贯记忆。我还挑选了一些固定表述熟记于心,以应对大题时能有条理地作答。接下来的一周,我将重心放在了红宝书的复习上,而在最后一周,我决定集中精力攻克哲学题目,因为这部分是拉开分数的关键。我依据老师的哲学课程框架,结合红宝书中的哲学原理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制作了一份详细的知识结构图,涵盖每个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但前提是必须先深入理解这些原理。接着,我找出了过去三年的政治真题,针对其中的哲学题目,首先写下显而易见的答案,然后对照我的框架图,逐个套用,只要有相关联的点,我都尽可能写上,总是先阐述原理,再阐明方法论。这样的策略确保我对哲学题目的每一个原理都有所回应,使答案无漏洞。在踏入考场前,我回顾了一遍《最后五套卷》中做错的选择题,结果在考试中遇到了一道曾经出错的题目。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本科水平是刚过六级。其实我觉得考研英语跟四六级关系不大。先看单词,坐到自习室就看,五六月之前就一直在看单词,记不住,多看多看多看。。。后来徒手把07到18的阅读翻译了,整个暑假我都是每天下午先做阅读,做完了翻译一两篇,有一次一口去翻译了三篇,简直是恶心吐了,不过翻译了一遍也是很有帮助的,大概九月中旬做完了第一遍真题,有买了一本不带详解的书做第二遍。。后来十一二月做了几套市面上的模拟题。还有,真题的阅读,最好多读读。十一之后买了王江涛的大作文书,里面有历年的真题作文,作文模板类型之类的。我就背了那十篇小作文必背十篇大作文必背,背完默写,这二十篇断断续续的背到十二月份,也没背压题之类的,最后自己摘了一份所谓的模板吧,王江涛的作文容易背些,祝大家写作文时灵感来了挡都挡不住。
考研专业课方面:
法学基础是法学学习的基石,它涵盖了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多个领域。对这个部分,我的建议是一定要扎实掌握基本法律概念和原则。例如,理解并熟记民事权利能力、刑事责任年龄等核心概念,要深入理解各种法律关系的构成和演变。在学习中,我会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凭具体的案例来理解抽象的法律条文,这样既增加了趣味性,也提高了理解和记忆的效果。
法学专业部分,特别是法学理论,更注重对法律体系的宏观把握和深度思考。这部分的学习需阅读大量的法学著作和论文,理解不同法学流派的观点,形成自有的法律观。我推荐大家阅读如罗尔斯的《正义论》、哈特的《法律的概念》等经典著作,这些都能帮助深化对法律本质的理解。关注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比如人工智能与法律、环境法等新兴领域的研究,也是提升法学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复习过程中,我坚持定期做笔记和整理思维导图,这有助于系统化知识结构。我也会参加模拟考试,以此来检测我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调整学习计划。我强烈建议找一个学习小组,大家互相讨论,共享资源,共同进步。
至于具体的时间分配,我通常会把大部分时间留给法学专业部分,因这部分需更多的理解和思考。法学基础虽然内容多,但多数是记忆性的,在后期冲刺阶段集中精力攻克。
在面对法学考试时,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法律不仅仅是规则的集合,更是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工具。在学习过程中,要尝试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解读法律,这样在考试中展现出全面深入的理解。